填脱期
秋分~霜降期间,是蝎子贮积营养、进行躯体脱水的入蛰前准阶段,故称填脱期。 在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在此期间内食量猛增,尽量地吃饱肚子,并反所获取的脂肪性营养贮积起来,以便供给在休眠期和复苏期内的营养消耗。与此同时,又用方法捉使体内液体浓缩,巧妙地完成躯体的脱水。躯体脱水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排粪便将机体内的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另一种是食入一定数量的风化土,用来吸收机体内不参与体细胞的游离水分,使它在休眠期内,即使气温至冰点以下也不致结冰冻死。此期间内蝎的食量虽然有所增大,但在生长发育方面却进展不大。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
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
从仔蝎到成蝎约需1000天(4年时间);蝎子在野外生长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清明-白露)、填充期(秋分-霜降)、休眠期(立冬-雨水)、复苏期(惊蛰-清明)。温室(南方)饲养蝎子,则可大大缩短生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