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1各单位应利用各种质量信息,如品管部的产品检验报告(或记录)、生产部的《生产通知单》、《工序卡》、合格品率、成品率的统计分析,办公室对审核结果、管理评审结果、业务部对销售额、顾客意见投诉等的统计和分析等,以发现各种潜在的不合格趋势。
2 对于可能产生不合格的问题,相关部门主管应在公司会议上提出或直接以《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形式,上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经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评审确认后,需要时应批示相关部门进行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付诸实施。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负责跟踪、评价预防措施的执行过程及其有效性。
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1不合格事实描述
不合格事实描述要简练、准确、具体;相关的时间班次、地点、人员用真名,常用职务)、品名及数量要写清楚,并判断不符合哪些文件条款规定。由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决定人填写。
2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
由责任部门填写,要求从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操作方法)、环(环境)等方面因素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
3纠正/预防措施
由责任部门根据分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这些原因,并规定完成期限,记录实施情况。
4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与有效性评价
由规定人员跟踪所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有否实施,什么时候、如何实施、效果如何,并进行有效性评价。同时应提供(收集)相应的证实记录。
1各单位应利用各种质量信息,如品管部的产品检验报告(或记录)、生产部的《生产通知单》、《工序卡》、合格品率、成品率的统计分析,办公室对审核结果、管理评审结果、业务部对销售额、顾客意见投诉等的统计和分析等,以发现各种潜在的不合格趋势。
2 对于可能产生不合格的问题,相关部门主管应在公司会议上提出或直接以《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形式,上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经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评审确认后,需要时应批示相关部门进行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付诸实施。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负责跟踪、评价预防措施的执行过程及其有效性。
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1不合格事实描述
不合格事实描述要简练、准确、具体;相关的时间班次、地点、人员用真名,常用职务)、品名及数量要写清楚,并判断不符合哪些文件条款规定。由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决定人填写。
2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
由责任部门填写,要求从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操作方法)、环(环境)等方面因素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
3纠正/预防措施
由责任部门根据分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这些原因,并规定完成期限,记录实施情况。
4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与有效性评价
由规定人员跟踪所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有否实施,什么时候、如何实施、效果如何,并进行有效性评价。同时应提供(收集)相应的证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