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分段锦铜马
东汉时期铜制品。1975、1976年,贵州兴仁、兴义东汉墓出土。铜马系分段铸造,装配而成。全马分头、耳、颈、身躯、尾四肢十一段。除两耳外,其余九段皆砂模空心铸造,装配接头为子母口,由十七个销拴固定。两耳及尾铸成子母口投合后,再涂上一种白色粘合料加以固定。从耳至足通高88厘米。昂首翘尾,左前肢提起,张嘴露齿作嘶鸣状。两耳直立,耳内涂朱。辱涂朱,上唇外残留有涂金痕迹,面具涂金。腹部丰满,臀部方圆,长肢,肘腋开豁,方膝,厚蹄,尾打结,这种分段铸造,镶接成形的铜马,在四川也曾出土过,但不多见。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大型铸铜马雕塑供应、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我国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我国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