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司母戊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敛口,折沿尖唇,垂腹下收,平底,三空心四棱锥状足,口沿上有两个半环状耳,腹部饰以很不规整的带状阳线方格纹,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几乎完全一致,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金属——青铜。“该鼎为合抱模铸风格,端庄规整,纹饰朴素。”方格纹铜鼎1975年出土于有着“夏都斟寻鄩”之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外形虽略显稚拙粗糙,正如华夏文明初创时的真实写照。方格纹铜鼎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我国较早的青铜炊具。
景观司母戊铜鼎主要成分商代铜器的主要金属成分是铜、锡和铅,从测定结果看,各个时期的不同器物在合金比例上并不一致。商代早期的一件铜爵经测定含铜92%,锡7%,而另一件锛则含铜98%,锡只有1%。盘龙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铜礼器中,有的含铜81~88%,锡5~8%,铅1~6%;有的含铜71%,而铅则高达21~24%。整体装饰繁杂、精细,圆润的鼎身配以圆涡纹、风鸟纹、蝉纹等纹样,造型和装饰协调自然,堪称商代铜鼎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