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钟发音嘹亮而悦耳,自佛家传到我国刚开始,铜钟就慢慢变成寺院中不能缺乏的法器-佛钟。明朝科学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面写到:梵宫仙殿必用以明谒者之诚,幽起神鬼之敬。因而,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庙朝堂钟响萦绕,木鱼囔囔,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增加了荷花佛界独有的神密氛围。钟和鼎一样,也是剥削王权的象征,钟鸣鼎食便是势力影响力的标示。悬架编钟,有严苛的礼乐制度要求:天孑宫悬、诸侯国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封建社会锻造超大铜钟象征王权,这类钟也叫朝钟,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钟也是大家心中中高尚、公平、于诚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大铜钟,又称为梵钟、洪钟、钓钟、撞钟、鲸钟等等。因为它在撞响的时候,能够清净寺院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它的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它是吊在钟架上被撞击而响的,所以称为钓钟、撞钟。至于它又被称为鲸钟,则是因为在佛经中记载,海边有一种动物叫蒲牢,它在遇见鲸的时候,常常会害怕地发出像钟一样的叫声,因此人们就将蒲牢的形状铸在钟身上,把撞槌做成鱼形。由于蒲牢是遇见鲸才发出叫声的,就用鲸来为钟命名了。
常见的大钟有三种类别,唐朝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以及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明清时期大钟的钟壁在钟口处都有外扩,呈现出所谓的“喇叭形”;铜钟的壁厚,由唐钟的均匀分布,演变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厚,避免了早期大钟重击易裂的缺点。钟有特钟和编钟之别,特别人的钟叫特钟,能单独的悬在架上。钟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两边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有的纽作伏兽形,钟下口是平的。一般钟的花纹两边相同,每边大率有六排共十八个突出的乳。乳的形状有突出如柱的,有突出作螺旋形的。有“乳”的点缀,是钟区别于钲、饶、铎、铃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