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中的凹模是整个模具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凹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冲压件,所有在设计凹模时有以下事项必须要注意:
对淬火的凹模好不开紧固孔
以免损失凹模强度及热处理变形开裂。应尽量用夹紧锥套将凹模固定在下模板上。金属挤压模常采用这种方法,这点对于凹模尺寸小,受力大,安装紧固件困难,或者凹模上加工孔困难(如硬质合金制作的凹模),采用此法固定安装凹模非常重要。
凹模孔的位置切忌使凹模角部处于凹模块的对角线上
凹模孔的位置,应安排在模块的正中心,但切忌使凹模角部处于模块对角线上,以免凹模淬火时开裂。








冲压模具中的凹模是整个模具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凹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冲压件,所有在设计凹模时有以下事项必须要注意:
凹模的刃口与边缘,刃口与刃口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
凹模刃口与凹模边缘之间距离口、刃口与刃口之间距离,必须具有足够的距离,其数值不能太小。这是因为,距离太小,凹模强度低,在冲压力及工件(或废料)胀力作用下,会引起凹模胀裂,距离值太小,则热处理(淬火)时凹模易开裂,模具刃口强度低,因此距离值不能太小,一般地取30~50mm之间,并使凹模外形尺寸尽可能选用标准的凹模坯料,刃口与刃口之间距离的选择可依凹模刃口复杂情况而定,复杂的应选大些,圆凹模可适当减小些。
按经济性要求合理选材
所选材料应在满足使用性能及冲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价格低廉,来源方便,经济性好,以降低冲压件的成本。
五金模具的分类
冲压模具的分类,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分为两种,即工程模和连续模;
工程模又可以分为复合模、拉伸模、铆合模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模具的结构和作用;
工程模:也称为“单工序模”,是指在冲压的一次行程中,只能完成一个冲压工序的模具。这一工程打完了之后,需要人工或用机械手把产品从模具里面取出来,然后放到下一站的模具里面继续生产,直到模具的后一个工序打完,整个产品才算完成。这种模具维修起来简单,但生产起来费时费力,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工和时间成本,产品报废率较高。
复合模:常见的复合模具结构有有复合下料、复合拉伸等,这种模具结构和别的工程模结构略有不同。其凸模(也称为公模或冲头)设计在下模,其它几块模板依次是下夹板(固定凸模冲头)、下止挡板和下脱料板(外脱),上模依次是母模(或刀口)、内脱板和上垫板构成,内脱使用等高套筒挂在上垫板上面,然后用打杆或弹簧顶着。比如用来下料的复合模,其内脱一般脱出来母模0.50mm即可,不可以低于母模,要不然母模刀口容易崩掉或者不脱料。内脱的力量要足够大,才能把产品从母模里面顶出来,一般如果材料比较厚的话,我们上面装的是氮簧。
连续模:也称“级进模”,是指在冲压的一次行程过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这种模具维修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钳工师傅来操作,但是生产起来效率很高,打得速度快的话一个小时可以生产上千个产品,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产品报废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