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后残膜回收机:在干旱地区或采用膜下滴灌地区不宜苗期揭膜,需要在作物收获后回收残膜。由于机械或人为作用,秋后地膜破损比较严重,地膜上有1-5厘米的土层,造成膜下土壤板结,易造成捡拾机构的损坏,同时棉秆阻碍残膜的捡拾,这些都加大了收货后机械回收残膜的难度。目前收获后残膜回收机的收膜工艺都是膜边松土、起膜铲将地表残膜推起、挑膜齿挑起残膜,z后,脱(卸)膜机构将被挑起的残膜卸下并送入集膜部件。其中挑膜、脱膜和集膜部件是影响收膜效果的核心机构。
农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农膜主要分为棚膜和地膜。地膜覆盖优点众多、作用巨大,可以提高地温、***地表水分蒸发、抑草灭草、抑盐保苗、增加冠层下光照均匀程度和增加反射光等功能,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抗御不良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水和养分,促进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逐渐在玉米、棉花等作物中推广应用,这一技术使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被人们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这一“白色革命”对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普及和应用,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国农膜每年残留量高达四十多万吨,残膜率达20%-40%,比如新疆棉花种植农膜残留率25%。农膜残留负作用多多,水份渗透率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出苗率降低,影响作业,造成作业机具缭绕而无法正常作业等,更可怕的是,国内使用多的地膜都是非降解的,完全实现降解需要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