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飓风较多的沿海地区以及高烈度震区建设桥梁,桥梁支座除满足承载能力、位移和转动、使用寿命、减隔震、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对竖向抗拉拔能力的要求。抗拉拔球型支座是在常规球型支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桥梁支座,钢结构双向滑动钢支座,具有竖向抗拉拔能力,本文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1抗拉拔球型支座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规球型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下支座板、中座板以及耐磨板组成。上支座板与梁体相连,下支座板与墩台相接,中座板是球型支座的部分,常规球型支座通过平面耐磨板实现平面滑动功能,通过球面耐磨板实现转动功能。抗拉拔球型支座是在常规球型支座的基础上,管廊双向滑动钢支座,为了抵抗垂直方向的拉拔力而设计的,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支座除具备常规球型支座的基本结构外,在上下支座板之间增加了抗拉拔结构,包括抗拉拔板和高强度抗拉拔螺栓,以满足竖向抗拉拔要求。抗拉拔球型支座在震及飓风发生时,能保证桥梁上、下结构之间合理的相对位移,对高烈度区尤其直下型震区的工程结构有良好的抗震作用,同时也适用于沿海飓风较多地区的桥梁工程和建筑工程等。
支座定义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他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桥梁支座是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桥梁支座的构造应符合上部结构的理论计算图式,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传递时,支座应设计成只能容许结构端部转动而不能移动的固定支座;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且作用在一定的方向传递时,则应设计成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活动支座。梁式桥支座有水平双向固定支座(即固定支座)、水平双向活动支座(或称双向活动支座)、水平一向固定一向活动支座(即活动支座)3种,其布置根据桥梁宽度而定。支座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设计中除考虑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自由的转动或移动性能外,还应注意便于维修和更换,施工中应重视座板下混凝土垫层的平整,双向滑动钢支座,并应根据气温确定其安放位置;在震区应考虑抗震措施。




减隔震球型支座的开发研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品双向滑动钢支座,新西兰、日本、美国、德国等少数***发达***开始系统性研究减隔震支座,截至目前,新西兰和日本研制的铅芯板式橡胶支座较为成功,已广泛应用于新西兰、日本、美国、德国等多座桥梁及建筑结构工程,部分工程已经受过强烈震的考验,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性能优越。
我国对隔震型支座的研究始于近几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列化产品,仅部分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研制的步伐较国外相对滞后。在一些大型结构工程中,具有足够大的承载能力的盆式支座和球形支座上具有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