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也不例外。校园作为相对封闭的社区,在其生态系统中,对快递的承载能力又十分有限,单个快递企业的进驻只能解决该企业一家的问题。因此,在校园快递的生态系统中,急需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来对接各快递公司,而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蜂巢驿站,正顺应了这种趋势和诉求。有机构统计,在校园本地生活服务与校园网购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年产值达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驿站自然不会放过这座“富矿”,如何帮助网点将校园流量成为蜂巢驿站赋能的重要思路。在社区场景,蜂巢驿站成为新型的社交电商平台,其产生的社区团购就是真实居住社区内居民团体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
快递驿站作为物流结点,要想把握其本质,需要放在整个物流运输网络当中去看。通常来说,一个快递包裹从始发地发货后,会经过揽件网点→始发分拨站→收件分拨站→收件网点→快递驿站的运输流程,才能完成的派件签收。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有这些结点串联其中,直接端到端无结点配送不就完事了吗?物流结点的存在,本质是通过设立不变的物理结点,在非标的运输需求中实现标准化,从而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标准化的对象可以认为是运力,运力具有许多属性,比如线路、场景、工具、人力、行政等。而标准化的物流结点可以承载集散、转运、仓储、海关等功能。
就算是有了客户群,要把这些客户群变相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有些蜂巢驿站还会批发一些零食等,改成一个小超市,但这很难养成用户的习惯。有些客户只是想来取快递,可能根本不需要购买物品。在一百个来拿快递的用户中,可能有十个想买东西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转化率非常低,这样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寄快递,不过寄快递的人数毕竟在少数,这跟当地的和年龄是相关的。这就又来到了个问题,那就是选位置,一个小区不能出现第二个蜂巢驿站,那么也就是说,出现的越晚,盈利的就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