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纱线的染整和后加工分
1.丝光纱:棉纱经处理,并加张力,使纱线光泽强度有所改变。
2.烧毛纱:用燃烧的气体或电热烧掉纱线表面茸毛是纱线更加光洁。
3.本色纱:原色纱,未经漂白保持纤维原有色泽。
4.染色纱:把原色纱经煮炼染色制成色纱。
5.漂白纱:原色纱经煮炼、漂白制成的纱。
(四)按纺纱工艺分
1.精梳棉纱与普梳棉纱
精梳棉纱指棉纤维在纺纱系统普通梳理的基础上又经过精梳加工的棉纱。
由于去除短纤维、杂质,并经过多次梳理,纱条中纤维平行顺直,条干均匀、光洁、外观和性能优于普梳棉纱,用于纺制府绸、汗衫等。
2.精梳毛纱和粗梳毛纱
精梳毛纱所用的纤维是以较细、较长且均匀的羊毛作原料,并按精梳毛纺纺纱工艺制成,纱条中纤维平行顺直,条干均匀光洁,用于华达呢、凡立丁、派力司等精纺毛织物。
粗梳毛纱采用加工工序较短的粗纺毛纺纱系统加工成毛纱,纤维长短不匀,纤维不够顺直,结构疏散,表面毛茸多,用于大衣呢、法兰绒和地毯。
丝绸纱线回收分组混棉
因麻灰纱对各纤维的均匀一致性要求较高,在原料上箱前,一般均采用分组混棉,即每箱按需投入的原料总重平均分成若干重量相等的组,根据各原料成份的百分比确定每组中各成份的重量。如C/T 318品种,其要求是各成份干重百分比为棉65%、涤35%(其中白涤17%、黑涤18%),在上箱前,将原料分成若干组,每组40kg,以40 kg为混棉单元进行各成份充分混和后散花投料上箱。首先将棉涤干重比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湿重比65%×(1+8.5%)/35%×(1十O.4%)=70.5/35
丝绸纱线回收在不考虑落棉等其他情况下,每组中各成份的理论值为:
棉70.5/(70。5+35)×40一26.73(kg)
涤40一26.73一13.27(kg)
其中,白涤17/(17+18)×13.27—6.45(kg),黑涤13.27—6.45—6.82(kg)
实际过程中,考虑棉花的落棉率(主要为清花、梳棉,一般为5%左右),而涤纶的落棉率很少,可忽略不计。丝绸纱线回收
采用短流程、低速度、锡林刺辊大速比、柔性分梳;并条工序采用主区强控制、后区大隔距大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采用中定量、大粗纱系数;细纱工序采用前区适度隔距、后区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络筒采用低速度、适度张力等工艺措施,定形采用加热定形或自然回潮定,温湿度管理控制加湿不匀。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达到粘胶强纱质量好、纱疵少、织机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朴;保暖性好,服用性能优良;染色性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耐碱不耐酸,浓碱处理可使织物中纤维截面变圆,从而提高织物的光泽,即丝光作用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曝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力下降;弹性较差,易产生皱褶且折痕不易***;纯绵织物易发霉、变质,但抗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