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净化环境,消除塑料废弃物,治理“白色污染”,人们曾采用填埋、焚烧、高温降解、再生利用等办法来缓解环境污染,但无论何种办法,除了自身方法存在缺陷外,还总有20%左右的制品无法回收,得不到处理。因此开发和生产能够生物降解的塑料,是解决“塑料垃圾”,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所在。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合成脂肪族聚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微生物发酵法虽可合成一些脂肪族聚酯,但因制备条件苛刻、工艺复杂,价格太高,难以作为通用材料推广。化学合成法则成本较低,而且可以进行分子设计,是推向市场的更为有效方法。
本项目采用脂肪族二元醇酸为原料,通过缩合聚合法PBS,该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 采用催化体系,分步进行控制,直接合成高分子量的脂肪族二元醇酸聚酯;
2. 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合成工艺,降低了成本;
3. 利用聚酯与淀粉及无机粉体的复合技术,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4. 性能完全达到通用塑料水平,而且可以完全生物降解;
5.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四项,其中二项巳经***。
“限塑令”到来,可降解塑料的时代
2020年我国加强了塑料污染的治理力度,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明确到今年年底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地的商超、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因此,可降解塑料成为了大家为关注的一种取代方式。可降解塑料指在特定情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为环境无害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种类型,技术路线也在不断发展中。
从原料看,可降解塑料既可以来自于石化原料,也可以来自于生物质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从降解机理看,可降解塑料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从降解效果看,又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这么多种可降解塑料,哪一种才是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的呢?当然是选择“全”降解,因为其降解产物对环境无害。目前,市场上技术路线较为成熟、产业链基础较好、标准检测体系较为完备的主要是全生物降解料,其中有PLA,PBAT,PHA等品种。
首先可降解塑料无法普及,是因为生产工艺的不成熟。无法进行大规模商用生产。其次是***政策。虽然限塑令出台十多年,但由于宽松,其实塑料袋并没有真正得到限制。加之塑料袋成本低,稳定性好,耐用,所以不会有哪个资本会在明明可以选择普通塑料的时候,去选择使用很昂贵的可降解塑料。再者就是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制品,外观上是没有区别的,这样就会导致,回收过程中,惨杂不同的塑料制品,导致回收降解的材料直接不能用了。今年12月海南出台完全禁塑令,其根本在于现有技术已经能够进行可降解塑料的大规模生产,加之***给与政策支持。所以才能够推行。因此,未来可以预见,可降解塑料随着产品线和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完善,价格会逐渐降低,也许会逐步成为塑料制品的主流。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之前的塑料太广泛了,而且其实大部分人对这个也无所谓,环保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还有降解材料的来源很多降解材料都要用到粮食、玉米等淀粉材料,那这意外着什么呢?等于从我们口里抢粮食,中国还好,尤其是外国等落后***粮食供应都呈紧缺状态,更不可能大批量用作生产降解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