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质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普通会员6
|
企业等级:普通会员
经营模式:生产加工
所在地区:江苏 苏州
联系卖家:任红茹
手机号码:18852717135
公司官网:www.nanomicrotech.com
企业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本企业已通过工商资料核验!
企业概况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纳微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微球制备自主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纳微米球产品与应用的品牌。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革命性的色谱层析填料或介质、色谱柱、预装柱及分离纯化技术服务,在天然产物、抗i生素类、蛋白、多肽类、糖类、核酸、标准品、杂质等分离与分析方面获得广泛......

间隔物微球材料-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编号:1000000000010096614                    更新时间:2022-03-23
价格: 来电议定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营业务:色谱分析柱,色谱填料,MagneStar磁珠,光扩散微球
  • 公司官网:www.nanomicrotech.com
  • 公司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联系人名片:

任红茹 18852717135

联系时务必告知是在"产品网"看到的

产品详情





蛋白及等生物大分子具有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及浓度低等特性,因此层析技术基本上是药l物分离纯化的唯l一方法,可以说没有层析介质微球就无法生产能满足治l疗用的药l物。但用于蛋白药l物分离纯化的关键层析微球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目前层析介质的主要厂家是美国GE、德国Merck、日本Tosoh 及美国Biorad,其中美国GE是较早推出层析介质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占中国市场80%以上份额,GE 层析介质产品主要以琼脂糖为基质,而Merck, Tosoh 及Biorad 层析介质产品主要以聚丙l烯酸酯和聚丙l烯酰胺为基质。Merck, Tosoh 及 Biorad 也是凭借各自差异化的产品进行竞争。



一根铅笔大小的金属柱,里面分布着成千上万个微球,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质量的分析检测等。一年前,纳微科技依托在微球领域的长期积累,成功实现色谱柱的产业化,这也意味着纳微不仅掌握了做“面粉”的技术,更巧妙地运用“面粉”做出了“包子”,扩大了微球的应用领域。“国外用于分析检测的色谱填料显微镜下看是大大小小的球形,而我们研发出的单分散微球每颗粒子大小一致,分离效果大幅提升,价格却低很多。”在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看来,搞,纳微始终是奔着很好去的,“我们希望的不仅仅是替代进口,更要成为世界领l先甚至是独l一无二。




两年走出实验室、八年落地产业化,将这一“丰满的理想”变为现实,纳微花了十余年时间,间隔物微球材料,也正是对于技术的不竭坚守,园区的生物医l药产业链才有了扎实的下游“根基”,在补齐补全产业链的同时,也能“磁吸”更多的资源,提升生物医l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微球在平板显示领域应用:单分散、粒径高度均一的微球材料可以作为间隔物用于控制液晶盒厚,起到支撑上下基板的作用;导电微球均匀分布在热固化性树脂中形成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则是连接芯片和面板的关键材料;把光扩散微球涂到光学膜的表面或均匀地分散在基板中,可以将点光源变成面光源,则是背光源膜组的重要部件。

间隔物微球产品主要有硅球,塑胶球和黑球间隔物三种,其中间隔物硅球全世界只有日本Ubo Nitto生产,而塑胶间隔物微球由日本 Sekisui和Hayakawa垄断。Sekisui主要生产聚苯l乙烯基质的塑胶微球,而Hayakawa 主要生产聚丙l烯酸酯为基质的塑胶微球。用于微l导电连接的ACF材料基本由日本 Hitachi公司垄断。目前中国用的ACF基本都依赖日本进口。用于光学板或光学膜的关键微球材料主要由日本Soken和Sekisui垄断。










间隔物微球材料-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行路致远,砥砺前行。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成为与您共赢、共生、共同前行的战略伙伴,更矢志成为原料、中间体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您一起飞跃,共同成功!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话:0512-62956000传真:0512-62956000联系人:任红茹 18852717135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主营产品:色谱分析柱,色谱填料,MagneStar磁珠,光扩散微球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 产品网店铺主体: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产品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