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的个二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博物馆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便走过了西方博物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藏品管理、研究,到陈列展示,再到公众教育和服务,中国博物馆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水平均与西方发达***的博物馆相当。同时,中国博物馆已地融入到国际博物馆事务中,并在某些方面起到作用。
在展览中,诸多大型的展陈,给博物馆带来了历史的厚重感。为震撼的是,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被直接搬进了展厅。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被称为汴河,龚良介绍,这“片”河道长25米,高8米,在展厅中犹如一面巨大的墙,“考古人员清晰地用线标出了从隋唐直到明清的地层,仔细分辨就会发现,***统一且强盛时河道宽且深,***分裂且衰弱时河道浅且窄,这就是大运河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实物证明。”
老汴河剖面、唐代船型墓葬、宋代宜兴烧窑的窑址……6月16日,历时600多天建设的国内首座集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中国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同时举行。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早、河道长度、工程规模大、流域面积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是全流域、全时段、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