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回灌方式是重要的。从平面布置上讲,回灌井的布置有“混杂排列”和“边对边排列”两种。前者是生产井和回灌井穿插排列,保持一定的距离;后者是生产井在一边,回灌井在另一边,中间有较远的距离。对这两种排列方式的优劣,行家们看法不一。有的支持边对边回灌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对裂隙热储层合适。热储层热导率大,水流速度快(已观测到示踪剂重现速度达100m/h),生产井若离回灌井近,就会发生热干扰。但像巴黎盆地那种孔隙型热储层,生产井和回灌井成为对井,距离约为1km,计算表明,生产井温度可以保持30年,以后逐渐降低。温度下降是缓慢的,可能要5年才下降1~2℃。这些,都和热储有关。回灌井深度的选择也很重要,它可以比生产井浅、相同或深。
中国北京城区地热田从1981年冬季开始进行采暖后的弃水回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一口生产井抽出36t/h、49℃的热水,经采暖后将36~38℃的回水灌入到距生产井350m远的回灌井。在灌入量为12~17t/h时,水位仅回升2.8m,在灌入1.2万t弃水后,经过8个月,热储层深度的水温***到49.5℃,两年来未发现周围生产井水温降低。由于中国华北地区采暖期为4个月,因而回灌对***井温是有利的条件。中国地热田的回灌工作尚处于试验阶段,成熟的经验不多;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要取得回灌的良好效果,搞清热储是十分必要的。近年开展较多的热储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能比较有效地建立回灌模型,预测回灌的效应。
地热井回灌设备具有隔热功能,建筑物的保温情况会影响热负荷的计算。 保温条件差的建筑在设计和选择空气能热泵供暖时需要考虑热损失。 一般情况下,热负荷值会增加。 因此在保温性能好的建筑中,使用空气能热泵采暖耗电量较少。 在安装空气能热泵采暖时,需要根据区域位置、冷热负荷、房屋保温、采暖面积等因素配置热泵机组,下面我们来看看空气能热负荷是如何计算的。
地热井回灌设备是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的一项措施,对保持蓄热压力和保证地热田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回灌是地热田管理中的一项复杂技术。 为避免回充造成蓄热降温,需要进行回充测试和示踪测试,并在回充过程中进行综合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