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发展,博物馆将会随着信息化系统的深入应用,通过智能导览、藏品管理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数字技术来获取观众数据、馆藏数据和管理数据。利用这些“数字文化资产”,可让博物馆真正“读懂”观众。以数字创意为桥梁,连接博物馆虚拟IP和实体IP,打造博物馆超级IP,让博物馆披上数字化外衣,焕然文化内核。
“这是一座建在***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此前一次座谈会中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国内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和运河美好生活的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扬州负责场馆建设,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目前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展品1万多件(套)。
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的中运博,11个独具特色的展示空间里,观众可以了解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艺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并设置“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上的舟楫”“世界运河与运河城市”等9个专题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