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座建在***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此前一次座谈会中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国内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和运河美好生活的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扬州负责场馆建设,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目前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展品1万多件(套)。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于今天正式开馆,记者昨在现场看到,布展工作全部完成。在大运河博物馆布展过程中,有哪些匠心独运的构思和设计?在大运河博物馆一楼东北角,有一个入口,走近一看,大门竟是船舱制作而成。记者看到,这是一条木船,船头在东侧,船尾在西侧,西侧上方还挂有船帆。船下的地面做成了流水样,背面的墙上绘着运河和两岸的场景,让人感觉到这条帆船正航行在运河之上。而中间船舱的位置被打造成大门入口,观众走进大门,便来到“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可以体验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
数字馆位于博物馆二楼,由原来的修复厅和临展1厅改建而成,分为序厅、A区、B区三个区块,设立了“早中国·探寻之旅”“赫赫夏都”“王室巧作”“敬天法地”“探秘未知”五大篇章。
结合博物馆特殊的空间层次,主创团队在数字影像上进行了裸眼3D视觉的大胆创新,打造三进式宫城城门、二里头出土的“神秘地下空间“。二里头夏都遗址的各类代表性出土及夯土、龙、历史年表等元素悉数登场,早的双轮车辙、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早的紫禁城、青铜器、绿松石器都有了具象而生动的震撼演绎。炫目的科技感三维,既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为“早中国”的亮相增添了神秘感和神圣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