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钼离子或钛离子的原理是将被检测水样经过滤或消解后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中,钼离子或钛离子在石墨管内经高温原子化,其基态原子对钼或钛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313.3nm 或 365.4nm 产生选择性吸收,其吸光度与待测物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不同基体的样品,其粘度、表面张力和成分难与标准溶液匹配,或共存离子浓度较高,经干扰检查证实影响测定时,可采用稀释、基体改进剂或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水样采集后尽快用过滤装置过滤,弃去初始滤液50-100ml,用少量滤液清洗采样瓶,收集滤液于采样瓶中,立即加入溶液酸化滤液至 pH1-2,14d 内测定。
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常见检测方法
1、纸片法
采用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粪大肠菌群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的方法,即粪大肠菌在纸片培养基上呈红色菌落,菌落周围产生黄圈是粪大肠菌分解乳糖产酸使指示剂变色的结果。
2、酶底物法
将加入酶底物检测***的100ml水样注入51孔或97孔的定量测量盘中进行密封后培养,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由于大肠菌群***能产生一种β-半乳糖苷酶分解PG使得培养液呈***,同时大肠埃希氏菌可以产生葡萄糖醛酸酶分解MUG,培养液将会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产生荧光反应。通过计算有***反应和荧光反应的孔穴数,可对照MPN表查出其代表的粪大肠菌群可能数水中粪大肠菌群。
固定底物技术酶底物法(Defined Substrate Technology)采用大肠菌群***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分解ONPG(Orth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使培养液呈***,以及大肠埃希氏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解MUG(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使培养液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产生荧光的原理,来判断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固定底物技术酶底物法可以选用中推荐粉状培养基(西安立科公司的酶底物***)来进行简便的操作;无需确认试验;固定底物技术酶底物法检测时间短,只需24小时即可同时定量出水样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MPN值。
北京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爱德士检测(图)由爱德士缅因生物制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爱德士缅因生物制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其它这一领域倾注了诸多的热忱和热情,爱德士一直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以品质、服务来赢得市场,衷心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创成功,共创辉煌。相关业务欢迎垂询,联系人:崔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