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拼图”日渐补齐,减塑行动必须“换挡提速”。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正是在完善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的主骨架,让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惠及城市的更多领域。再加上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从把控到末端治理,从创新驱动新产品,到通过经济杠杆撬动群众力量,京版“限塑10条”不仅画出了塑料垃圾的生命周期管控图,也明确了本市减塑行动的具体治理路径和目标。
禁限塑进入,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力,势必会倒逼更多行业走出舒适区,甚至会触动一些企业的既得利益。营造节约减排的生态环境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六大行业,尤其是外卖、超市等***领域,必须依据征求意见稿给出的时间表,拿出且行可行的措施,创新替代产品,走上绿色转型升级之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实现双赢。
可降解塑料的定义,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海水环
可降解塑料的定义,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海水环境、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或厌氧消化条件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的塑料。
要注意的是,每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包括纸等,其降解都需要一定环境条件,如果在不具备降解条件尤其是微生物生活条件下,其降解会很慢;同时,也并不是每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够快速降解。因此,对待生物降解材料,应该从其环境条件出发,结合材料本身结构等进行分析判定其是否为生物降解材料。
《方案》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加强废物集中处置的全流程监管,禁止以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废塑料进口。今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普遍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塑料污染防治典型模式。两年后,全市范围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到2022年底,中心城区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上述用品。到2025年底,塑料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