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体导光条的频带宽度
直至90年代早期,通体导光条并不具有很高的频带宽度,并且也很少有关于通体导光条实现的高比特率传输的案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很好的用于塑料光纤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
然而在1994年,日本电气公司报道说,他们在通体导光条上成功地实现了2.5Gbps的数据传输。从那时起,更多人把兴趣集中在通体导光条数据链路上。
从那以后,在低衰减的PF-聚合物渐变折射率塑料光纤上开发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位速度-距离产品。然后在1999年,贝尔实验室和Lucent在100米的PF-聚合物渐变折射率塑料光纤上,使用1300nm波长的光完成了11Gb/sec的冲击演示。这更加刺激了对更高频带宽度塑料光纤的开发。
限制多模光纤频带宽度的主要因素是模色散现象。已经通过优化折射率分布纤维芯区域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塑料光纤来说,这种优化不仅降低了模色散,而且也降低了材料和折射率分布色散。
可以通过测量取决于聚合物折射率的波长,来估计塑料光缆的材料和折射率分布色散。应当注意的是,PF聚合物的材料色散要小于近红外区域的硅质色散。
有报道称,在长度为100米的距离上,基于PMMA的渐变折射率塑料光纤的大频带宽度大约在3Gbps。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材料色散的控制。
对于基于SiO2-GeO2的多模光纤来说,为了实现在100米到300米距离之上的几个十亿比特每秒的传输数据,有必要对规定的波长实施的折射率分布控制。这是因为频带宽度对波长的依赖性要比PF聚合物的波长依赖性大很多,而且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基于PF-聚合物的渐变折射率塑料光纤来说,使用狭窄谱线宽度的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能够在很宽的波长范围(600nm到1600nm)内实现超过十亿比特的传输速度。这在以硅为基础的且比PF聚合物的材料色散更大的多模光纤上并不成立。

通体导光条装饰照明的特点
1.光的柔性传播。
理论上,光是直线传播的。然而,由于实际应用的多样性,我们总是希望方便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纤照明满足了这一要求。这是通体导光条照明的特点之一。
2.光与电分离。
在传统照明中,光源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光与电是不可分割的。但电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很多场合希望光与电分开,消除各种隐患,确保照明的安全。因此,光与电的分离是光纤照明的第二个特征。

通体导光条建筑物夜景照明的应用
泛光照明不仅仅是重现白天建筑的形象,而是利用光、色、影的手段,在夜间重塑建筑更动人、美丽、壮观的形象。
图片轮廓照明。
建筑轮廓照明是直接用线光源灯、霓虹灯、美容灯、导光管、LED光条、通体导光条等)直接勾勒建筑轮廓。).用窄光束照射建筑物的边缘也可以勾勒出轮廓。
图片轮廓照明。
室内透光照明是利用室内光或安装在特殊位置的灯具从建筑物内部向外透射光线,形成精致的夜景照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