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联合国环境署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与海洋垃圾》报告[3]中显示,可氧化降解塑料的初期降解可能产生许多小碎片(即微塑料),然而这些小碎片之后的结局却鲜为人知。与所有降解一样,塑料的碎裂和被微生物的转化速度与程度取决于周围环境。但尚未有确凿的公开证据表明,除工业堆肥以外,可氧化降解塑料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完全矿化降解。英国2010年的一项评估结论显示,与传统塑料相比,可氧化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降低。处理废弃可氧化降解塑料的建议方案是焚烧()或填埋。“这些可氧化降解塑料在2-5年内不会降解,它们降解前仍然是肉眼可见的垃圾。”[4]今年4月,普利茅斯大学的发布研究报告显示[5],将几种声称可降解的不同类型的塑料袋放置于开放环境、土壤、海洋和实验室环境中,对其降解效果进行为期3年的监测,结果发现除了使用堆肥方式处理的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效果让人满意之外,其他方式处理(包括可氧化生物降解)的塑料都不尽人意。
天然高分子塑料的主要原料
②天然高分子塑料天然高分子塑料的主要原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聚合物,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是全淀粉塑料。全淀粉塑料是一种有热塑性的淀粉。普通淀粉没有热塑性,因为淀粉是一种多羟基醛(葡萄糖)的聚合物,其结构中大量的羟基导致淀粉易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这些氢键造成淀粉的熔融温度大幅提高,远高于其分解温度,造成了普通淀粉加热时未熔融先分解的现象,因此无法制成塑料。但通过改变分子内的双螺旋结晶结构,减少分子内氢键的数量,可以达到降低淀粉熔融温度的目的,从而使淀粉拥有了良好的热塑性,这种改性淀粉也被称为“无构淀粉”。由无构淀粉制备全淀粉塑料的工艺有挤出、***、压膜等,并用水、甘油等做增塑剂,加工方法、增塑剂比例不同,塑料的性能也不尽相同。
到2020年年底,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建成区的商场、超市、、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2年年底,全市范围宾馆、酒店等场所禁止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的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以上,45毫米以下窄胶带使用率达到95%以上,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使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