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具体化、明晰化、标准化的知识普及1. 由于公众获取的信息有限且具误导性,对于生物可降解塑料存在错误认识,如对生物可降解塑料与可堆肥塑料的概念混淆。确立生物可降解塑料相关必要知识的标准科普话语,有利于澄清谬误、建立共识。2.向公众普及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辨识、处置方法,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中完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源分离,可防止乱扔垃圾或回收物的交叉污染。六、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创新1.***和地方***加强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研发的资金支持,相较于化石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应鼓励发展生物基生物可降解塑料。2.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生态毒性及其他潜在影响有更深入研究。综上,建议相关部门在发展以及市场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之前,应充分考虑以上内容,以避免因过急、过度推广该类产品而带来更多的塑料污染问题。
不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塑料
不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如塑料袋和食品包装纸,占每年塑料产量的40%。“半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高聚物,由多糖和蛋白质等可再生材料中获得。由于成本低、可生物降解,它在替代不可生物降解的石油基聚合物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马来西亚Sains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中写道。 除了塑料垃圾外,仅在马来西亚,每年就有1980万吨废棕榈油果串被丢弃。为了减少这些形式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废棕榈油果串中的半纤维素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薄膜,用于环保包装。
实际上,早在2017年,由艾伦·麦克阿瑟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发起的一项禁止可氧化降解塑料包装的倡议[1],就得到了超过150家企业与***的支持,其中包括品牌:联合利华,雀巢和百事,环保NGO绿色和平和WWF以及英国玛莎百货(M&S)。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禁止可氧化降解塑料的政策,国内关于可氧化降解塑料所存在的潜在环境危害的文献也甚为少见。据我国发布于2006年(距今已有13年了!)的《GB/T20197-2006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现行显示,可氧化降解仍是国内合规的塑料降解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