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制品用途广泛,但白色垃圾危害深远。早在2008年6月1日,北京就开始执行“限塑令”,但因为商户和老百姓使用习惯难改,再加上监管困难,推行效果始终不理想。减塑行动道阻且长,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任务,宣传动员、破除梗阻、循序渐进,无疑是禁限塑的必经之路。从旧版“限塑令”对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要求,到新版“限塑令”不再拘泥于消费层面的举措,***在不断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系统性治理;从今年5月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到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各部门发布“减塑”工作方案,北京市也在加快建设“减塑”领域的各项标准规范。
可氧化降解塑料(Oxo
据欧洲塑料协会(Plastic Europe)的一份报告[2],可氧化降解塑料(Oxo-degradable stics)是在传统塑料的基础上,添加化学助剂,使其在有氧的条件下开始降解,并在光和/或者热的条件下加速分解,由此也提出可氧化降解塑料更合适的名称可以是热或光裂解塑料(thermo- orphoto-fragmentable stics)。环保慈善机构艾伦·麦克阿瑟会在其oxo-statement倡议书中提到,可氧化降解塑料和类似材料在市场上有各种名称,包括可氧化生物降解、可光/热降解、可氧化裂解或含有促氧化添加剂的塑料等,这些术语容易使人们混淆。根据现有证据,那些声称添加含有可加速生物降解的化学添加剂(包括有机和无机)的塑料包装,包括酶促降解塑料(enzyme-mediateddegradable stics)也会产生与可氧化降解塑料类似的问题。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在土壤、沙土等自然条件下,与微生物(如***/霉菌/藻类等)作用降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或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降解塑料主要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降解,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局限性,所以光降解塑料的推广并不好。生物降解塑料品种已经有几十种,可批量生产和工业化生产的品种主要有:微生物发酵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化学合成的聚乳酸(PLA)、聚己内酯、二元醇二羧酸脂肪族聚酯(PBS)、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CO2/环氧化合物共聚物(APC)、聚乙烯醇(PVA)等,天然高分子淀粉基塑料及其生物降解塑料共混物、塑料合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