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制品用途广泛,但白色垃圾危害深远。早在2008年6月1日,北京就开始执行“限塑令”,但因为商户和老百姓使用习惯难改,再加上监管困难,推行效果始终不理想。减塑行动道阻且长,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任务,宣传动员、破除梗阻、循序渐进,无疑是禁限塑的必经之路。从旧版“限塑令”对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要求,到新版“限塑令”不再拘泥于消费层面的举措,***在不断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系统性治理;从今年5月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到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各部门发布“减塑”工作方案,北京市也在加快建设“减塑”领域的各项标准规范。
西安明确“禁限塑”时间表
明确“禁限塑”时间表11月11日,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了《西安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对我市“禁限塑”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方案》主要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任务目标。我市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对禁止类塑料产品生产项目等新建、改扩建,不得立项、能评、环评。
虽然我们每天用过的塑料垃圾被运走、清理掉,似乎眼不见心不烦。但塑料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这些塑料大部分终会进入海洋生态体系,之后又回到处于食物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塑料污染几乎无处不在,触目惊心。“塑料入口”然而现在,科学家证实***正受到塑料微粒的污染。换句话说,塑料已经到我们的身体中。英国几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奥地利科学家做了一项试验,看看我们每天通过食物和饮料(包括水)能够吃、喝进去多少塑料?在所有参加试验的八名参与者中,每个人的肠道中都含有塑料微粒。不仅如此,每份被检查的粪便样品中都含有九种不同的塑料微粒,这些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塑料瓶装水。同時,研究报告说,这八名志愿者都吃过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以及饮过塑料瓶装水。其中六人吃过鱼。研究人员对这一发现也感到非常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