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种简介
法桐竿高0.7~1.5m,直径4~8mm,节间长2.5~5cm,圆筒形,中空,节下方被红棕色毛环。箨长20~23mm,宿存;箨舌顶端呈弧形,两侧有少数须毛。枝条出于竿之每节,小枝具2~4叶,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5cm,宽4~10cm,叶缘具小锯齿,叶片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法桐散生银色短柔毛,次脉15~18对,小横脉明显。圆锥花序。笋期4~5月,花期6~7月。
2.繁殖方法
法桐种子难以获得,多采用分株、埋鞭繁殖。
(1)法桐分株繁殖 每年春季,选择健壮的法桐,将法桐成丛挖起,并依据法桐的大小,将其从基部分开,每丛2~5株。分株时需多带宿土,注意保护好分蘖芽和根系,同时剪去1/2~2/3的法桐枝叶。
(2)埋鞭 春季法桐出土时,挖取圃地中残留的竹鞭,挖取时注意不伤竹鞭和侧芽。法桐选择侧芽饱满、根系健全的鞭段,将竹鞭截成10~15cm的鞭段,鞭芽处注意多留宿土。将鞭段连续平放于横向开沟的苗床沟内,芽向两侧,覆土压紧后,用稻草覆盖,并及时浇水。
3.常规栽培管理
新栽法桐当年生长出的法桐,需加以保护,若母竹倾斜或出现根际摇动,及时设立支架。每年分别于3~4月和8~9月各进行一次松土除草,保证法桐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生存空间。松土除草时需注意不要损伤竹鞭、竹芽及笋芽。新栽法桐在年内如遇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溉,积水应及时排水。
法桐树种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
地理分布法桐届约有10余种,我国园林栽培的有法桐、欧洲法桐、西伯利亚法桐及杜松等。法桐为中国特有种,分布极广,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产于东北海拔500米以下山地及内蒙古乌拉山海拔1400米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山、山西北部、西北地区海拔1400-2200米高儿。太湖沿岸丘陵、台湾省、西藏高U区也有分布。常见于石灰岩上或石灰质土壤上,多散生,没有大片森林。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北国林中多有栽培。兰州园林中栽培较少,但兰州植物园引种栽植的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窄塔形或窄圆杖形。树皮褐色,纵裂,呈长条薄片脱落。大校斜展或直伸,小校下垂,三棱形。3叶轮生,条状披针形或条状刺形,长1.2-2厘米,宽l一2毫米,先端渐尖,坚硬且尖锐,基部有关节,不下延生长,表面平凹,中脉绿色而隆起,两侧各有l条白色或淡绿色气孔带,较绿色的边带宽;背面深绿色光亮,有纵脊。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单生叶腋:雄球花***,长椭圆形,雄蕊5对,交互对生:雌球花卯状,淡绿色,小,由3枚轮生的珠鳞组成,珠鳞有直立的胚珠1-3颗。浆果状球果,近球形或宽卵圆形,肉质,长6一10毫米,径6-9毫米。
生态习性为喜光法桐树种,但亦耐阴。耐寒性强,可露地越冬,耐早,伯捞,抗风,耐盐碱及土壤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主侧根均极发达,在干旱沙地、向阳山坡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
法桐树的特点
法桐,是悬铃木的的俗称。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
在我国引入栽培的仅3种,悬铃木果序柄的果实,有的1个果球,有的2个果球,有的3个果球,根据果球个数的不同,其名称分别叫做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这是三个不同的品种。现在我们通常把这三个种统称法桐。但在我国常见的法桐是二球悬铃木。
原产从欧洲中部巴尔干半岛到亚洲西部伊朗。也有植物学家认为其产地西到西班牙,东到喜玛拉雅山脉东麓。目前世界各地有人工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