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减速机设计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1、原动机的类型、规格、转速、功率(或转矩)、启动特性、短时过载能力、转动惯量等。
2、伺服减速机工作机械的类型、规格、用途、转速、功率(或转矩)。工作制度:恒定载荷或变载荷,变载荷的载荷图;启、制动与短时过载转矩,启动频率;冲击和振动程度;旋转方向等。
3、原动机 作机与减速器的联接方式,轴伸是否有径向力及轴向力。
4、安装型式(减速器与原动机、工作机的相对位置、立式、卧式)。
5、传动比及其允许误差。
6、对尺寸及重量的要求。
7、对使用寿命、安全程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8、伺服减速机环境温度、灰尘浓度、气流速度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润滑与冷却条件(是否有循环水、润滑站)以及对振动、噪声的限制。
9、对操作、控制的要求。
10、材料、毛坯、标准件来源和库存情况。
11、制造厂的制造能力。
12、对批量、成本和价格的要求。
13、交货期限。
上述条是必备条件,其他方面可按常规设计,例如设计寿命一般为!"年。用于重要场合时,可靠性应较高等。







伺服减速机干摩擦有哪些危害
工程机械中的伺服减速机大多不是高速运行,而是间歇性的。停止油膜时,油膜不可能形成,处于干摩擦状态。齿轮在正常运行时,由于减速机电机的齿轮线转速较低,难以形成流体动力润滑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因此,一般情况下,齿轮减速电机齿面被吸附在润滑油上面的极性分子分开,且成分层相对牢固。
然而,边界油膜只能保持0.1-0.4 μ m的厚度,齿面仍会因粗糙和局部凸出而造成直接接触,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当齿轮轻载高速时才处于流体动力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减速器的齿轮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混合润滑或边界润滑状态。
润滑对表面疲劳磨损的影响:在啮合过程中,减速器电机齿轮面会形成波动接触应力,特别是当有重载传递或冲击载荷时,波动接触应力变大。如果该值超过润滑油的油膜强度,油膜就会断裂,使减速器齿面直接接触,形成干摩擦。此时,如果齿轮齿面啮合在滚动区域,齿面就会承受脉动的赫兹应力。
当伺服减速机的齿轮啮合在滑动区域时,齿面承受波动的赫兹应力,另一方面也承受与滑动速度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不断变化。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这一过程***了油膜的存在,对减速器的齿轮表面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当油膜时,由于滑动摩擦的增加,其作用本身得到加强。伺服减速机容易超过齿轮齿材料的剪切强度和屈服强度,使齿表面材料断裂,然后在齿表面以下的固定深度发生微疲劳裂纹。
油膜厚度等于齿轮表面间润滑油膜厚度与齿轮表面粗糙度的比值。当油膜厚度小于1时,表示边界润滑状态,表面有较多的凸接触,齿轮减速电机的齿轮容易划伤、粘胶、磨损。如果齿轮减速电机的油膜厚度小于0.4,则油膜轴承强度完全丧失。
当油膜厚度为0.7-2.5时,为混合润滑状态,表面有划痕和附着力。当油膜厚度大于3-4时,可形成全流体动压润滑,表面可避免划伤和粘连。现场调查还证实了工程机械伺服减速机中的齿轮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润滑状态。

调整伺服减速机齿轮啮合的方法
1、伺服减速机主动轮齿面和从动轮齿面啮合,在主动轮上涂薄膜涂料,沿主动轮圆周方向每隔120度给一个齿涂薄膜涂料,共涂3个齿,啮合后观察接触斑点是否合格,从动轮接触区齿面上是否有薄膜涂料,接触斑点是否存在浮动现象。
2、用白色贴纸胶在从动轮齿面沿齿长方向的无啮合接触斑点位置,齿高方向要贴在渐开线部分,即啮合区域,然后再进行啮合吃色,直至纸上渐开线部分全部覆盖啮合接触斑点。
3、将伺服减速机贴纸取下用千分尺测量贴纸的厚度,根据厚度计算出修复量和螺旋角变动数据,再将数据输入成型磨进行修磨齿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