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不锈钢加工油CUT-100由深度精制基础油加入大量的活性、非活性硫、氧化脂肪极压添加剂和合成
酯油性剂以及油雾等配制而成,色浅、低气味,良好的极压润滑性,
特别适合于不锈钢、合金钢等多种难加工金属的各种中、轻负荷精密切削、
攻牙等加工工艺。***22≥1604aCUT-101由深度精制基础油加入大量的活性、非活性硫、氧化脂肪极压添加剂和合成
酯油性剂以及油雾等配制而成,具有良好的极压性和润滑性,特别适
合于不锈钢、合金钢等多种难加工金属的各种中、轻负荷精密切削、攻牙等
加工工艺。深棕色27≥1804aCUT-102专为不锈钢、合金钢等硬质金属而设计的产品,粘度适中,具有良好的润滑
性和减磨性,特别适用于不锈钢、合金钢等多种难加工金属的各种重负荷精
密切削加工工艺。深棕色32≥1804a
设备磨损生命周期与润滑分析
3、稳定磨损阶段
这一阶段磨损缓慢且稳定,磨损率保持基本不变,属正常工作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摩擦副的耐磨寿命,一般是持续时间长的阶段,同样是润滑管理的,设备维护的***阶段。
需要注意摩擦副外部环境影响:如水汽进入、外部振动源等;
摩擦副内部选用合适的工作润滑剂;
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4、剧烈磨损阶段
经过长时间的稳定磨损后,由于摩擦副对偶表面间的间隙和表面形貌的改变以及表层的疲劳,其磨损率急剧增大,使机械效率下降、精度丧失、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摩擦副温度迅速升高,终导致摩擦副完全失效。
在摩擦副急剧增大之前,部分摩擦副可以进行修复避免进一步恶化,延长摩擦副的使用寿命,推迟剧烈磨损期。如滑动轴承手动修瓦、开式齿轮齿面修复(采用修复润滑剂修复表面)。
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
1、主要类型
目前市场主流的黏度指数改进剂主要有聚异丁烯(PIB)、聚酸酯(PMA)、乙烯共聚物(OCP)和氢化双烯共聚物(HSD)四大类。
2、性能要求
衡量黏度指数改进剂性能的指标主要有稠化能力、低温性能、剪切安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指标越好,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综合性能就越优异,但是这些性能很难兼顾,尤其是稠化能力和剪切安定性这一对矛盾很难平衡。
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性能均为优异的黏度指数改进剂尚待开发,相对来说HSD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比较和均衡。
2.1 稠化能力
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稠化能力(以D值表示)是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油品黏度的贡献值,D值越大,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稠化能力越强。在150SN基础油中加入1.0%的黏度指数改进剂,溶解后测定100℃运动黏度,减去基础油的100℃运动黏度得到的增加值即为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稠化能力。
比黏度(以ηsp表示)也可用于衡量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稠化能力,见式(1):ηsp=(η-η0)/η0 (1)
式(1)中,η0为基础油的黏度,η为含有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基础油的黏度。ηsp越大,表示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稠化能力越强。ηsp与温度、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含量及基础油黏度都有关系,并不是黏度指数改进剂固有的常数,因此在比较不同黏度指数改进剂的ηsp时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
2.2 低温性能
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低温性能的影响主要通过低温动力黏度(CCS)和低温泵送黏度(MRV)来表征。CCS主要反映润滑油的低温起动性能,CCS 数值越小,润滑油在低温下越容易启动;MRV主要反映润滑油的低温泵送性能,MRV数值越小,润滑油在低温下越容易泵送至润滑部位。低温性能好的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的CCS和MRV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