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泡沫的危害
由于泡沫会产生诸多危害,因此润滑油的油箱不但起到储油、散热的作用,还起到释放气泡的作用。油箱的尺寸大有利于气泡释放,另外回油管和吸油管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安装挡板隔开,有利于气泡释放、杂质沉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回油区和吸油区之间加装滤网,有助于释放气泡。润滑油里如果卷入气泡,应尽快从油里浮到油表面,如果释放速度较慢,就会造成泡沫增多。
影响润滑油空气释放速度的因素有这些:
● 气泡的大小:较大的气泡容易逸出,而滞留在润滑油内部的小气泡则比较难释放,危害很大。
● 润滑油的粘度:粘度较高的润滑油,空气释放速度低于低粘度油。
● 温度:低温会使润滑油粘度增加,降低气泡释放的速度。
● 润滑油氧化:油氧化变质包括基础油劣化、添加剂耗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润滑油的抗泡性。
● 润滑油受到污染:常见的比如油里进水,油里混入了水,油液的表面张力会降低,不能形成大的气泡漂浮到液面,而是碎裂成细小的气泡悬浮在油液内部。除了水,润滑油里混入其它油液、溶剂,都会影响空气释放性。
润滑油抗泡性检测标准
常见的润滑油抗泡性检测标准(润滑油的泡沫生成特性)有ASTM D892,ISO 6247,IP 146。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往油样中抽入空气,使润滑油里充满气泡。气泡浮到油面后,会形成泡沫。5分钟后停止充气,关闭气泵时立刻记录生成的泡沫量(体积),气泵关闭10分钟后,再次记录泡沫的体积,记录出来的体积记录下来,作为实验结果,因此实验结果包括两个数字,分别代表泡沫体积。
这个实验总共要在三个温度下分别测定润滑油的抗泡性:首先是在24℃,然后是93.5℃,后在24℃再测一次,每一种润滑油的抗泡性检测都包括这三组实验,每组实验的步骤相同,都根据上面提到的检测方法进行。
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
2.3 剪切安定性
黏度指数改进剂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分子链会发生断裂,导致其稠化能力下降。添加了剪切安定性差的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多级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到油泵、活塞等机械部件的剪切作用,黏度会明显下降,造成异常磨损,机油消耗和燃油稀释也会加剧。
剪切安定性是衡量黏度指数改进剂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采用柴油喷嘴法,超声波法或L-38单缸法对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剪切安定性进行评定评价,以剪切安定性指数(SSI)来表征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剪切安定性的优劣,SSI数值越小,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剪切安定性越好,见式(2):SSI=(V1-V2)/(V1-V0) (2)
式(2)中,V1为剪切前100℃运动黏度,V2为剪切后100℃运动黏度,V0为基础油100℃运动黏度。
2.4 热氧化安定性
黏度指数改进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一般会在100℃左右开始发生热氧化降解,降解产生大量的低分子化合物,同时部分低分子化合物也会发生缩聚反应,产生分子质量更高的高分子化合物。黏度指数改进剂热氧化降解产生的自由基也会加速基础油的氧化,使多级润滑油的黏度先下降,然后急剧上升。
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热氧化安定性的评定方法主要有曲轴箱模拟试验法,旋转氧弹法和L-38单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