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植、定植的概念和作用
1.移植、定植的概念
法桐苗圃培育的法桐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对生长空间、营养物质和光照、水分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在生产上就通过移植来加以解决。
(1)移植 又叫换床,即将法桐苗木从原育苗地移到另一个育苗地栽植的过程。
(2)法桐定植 经过移栽后的株行距,如果预计其营养面积能满足生长需要,而不再需要移植时,称为定植。
所以,法桐移植和定植是两个方法类同的工序,而性质上又有区别。这一环节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不断扩大株行距的移植,法桐苗木才能长大,才能培育出合格法桐苗木。
2.移植的作用
①法桐移植扩大了法桐苗木地上、地下的营养面积,改变了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使法桐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良好。同时使根系和树冠有扩大的空间,可按园林绿化用苗的要求发展。
②法桐移植切去了部分主、侧根,使根系减少。移植后,促进了须根的发展,有利于法桐苗木生长,可提前达到法桐苗木出圃的规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法桐苗木移植成活率。
③移植中对根系、树冠进行必要、合理的修剪,人为调节了地上与地下生长的平衡,使培养的法桐苗木规格整齐、枝叶繁茂、树姿优美。
法桐播种任务与计划制订
一、法桐播种任务与育苗方式
育苗方式又叫作业方式,园林苗圃中的育苗方式分为苗床育苗和大田育苗。
1.苗床育苗
法桐苗床育苗在园林苗圃的生产上应用很广,有些树种生长缓慢,需细心管理,特别是小粒种子或珍贵树种的种子,量很少,必须非常精心地管理,如马尾松、杨树、紫薇等,一般都采用苗床法桐播种。常用的苗床分高床、低床及平床,见图2-3。
(1)高床 法桐床面高出步道的苗床叫高床。一般床高15~20cm,床面宽不超过1m,如果使用喷灌床面宽度可达1m。步道宽度为40~50cm,如果需要遮阴或埋土防寒,步道宽度可达50cm或更宽一些。苗床的长度要根据圃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喷灌,长度可达15~20m。如果采用水渠灌溉,一般以10~15m为宜,太长了苗床不易做平,易造成低洼地积水,高的地方水上不去。适用于油松、金钱松、木兰等要求排水良好的树种。
高床的优点:法桐高床增加了土层的厚度,可提高地温;排水良好,并便于侧方,床面不易板结,有利于空气流通,提高土温。适合对水敏感的树种、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和降雨多、气候寒冷地区的育苗。
高床的缺点:做高床及以后的管理工作较费工,增加了育苗成本。但有些对土壤水分较敏感的树种宜做高床。另外,一些排水条件较差、降雨较多或气候比较寒冷的地方以采用高床作业为好。
(2)低床 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叫低床。低床的床面一般低于步道15~25cm,床面宽为1~1.2m,步道(床埂)的宽度为40cm。苗床的长度同高床,低床的保墒条件比高床好,适用于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的树种,如悬铃木、侧柏、桧柏等大部分阔叶树种和部分针叶树种。在一般降水量较少、干旱、水源不足地区的育苗可采用低床。
(3)平床 法桐平床的床面与步道基本相平,适合于土壤水分充足,不需要经常灌溉,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
法桐树种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
地理分布法桐届约有10余种,我国园林栽培的有法桐、欧洲法桐、西伯利亚法桐及杜松等。法桐为中国特有种,分布极广,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产于东北海拔500米以下山地及内蒙古乌拉山海拔1400米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山、山西北部、西北地区海拔1400-2200米高儿。太湖沿岸丘陵、台湾省、西藏高U区也有分布。常见于石灰岩上或石灰质土壤上,多散生,没有大片森林。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北国林中多有栽培。兰州园林中栽培较少,但兰州植物园引种栽植的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窄塔形或窄圆杖形。树皮褐色,纵裂,呈长条薄片脱落。大校斜展或直伸,小校下垂,三棱形。3叶轮生,条状披针形或条状刺形,长1.2-2厘米,宽l一2毫米,先端渐尖,坚硬且尖锐,基部有关节,不下延生长,表面平凹,中脉绿色而隆起,两侧各有l条白色或淡绿色气孔带,较绿色的边带宽;背面深绿色光亮,有纵脊。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单生叶腋:雄球花***,长椭圆形,雄蕊5对,交互对生:雌球花卯状,淡绿色,小,由3枚轮生的珠鳞组成,珠鳞有直立的胚珠1-3颗。浆果状球果,近球形或宽卵圆形,肉质,长6一10毫米,径6-9毫米。
生态习性为喜光法桐树种,但亦耐阴。耐寒性强,可露地越冬,耐早,伯捞,抗风,耐盐碱及土壤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主侧根均极发达,在干旱沙地、向阳山坡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