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换机网桥的根端口的选择
根交换机选取后,根交换机定时向旨定端口发送配置报文,桥接的LAN中的其它网桥会收到配置报文,这些网桥会把收到的配置报文中的Root Path Cost小的那个端口作为该网桥的根端口。(这些网桥会把收到的配置报文中的Root Path Cost+接收端口Path Cost的小的那个端口作为该网桥的根端口)
如果有若有多个端口具有相同的低根路径花费,则具有优先级的端口为根端口(则接收到配置BPDU报文中的端口优先权高的端口为根端口)。若有两个或多个端口具有相同的根路径花费和优先级,则端口号小(则接收到配置BPDU报文中的端口号小)的端口为默认的根端口。
网桥从根端口接收到配置报文后,会从网桥的旨定端口发送配置报文,在旨定端口发送配置报文时,它会修改报文的Root Path Cost、Bridge Identifier、Port Identifier和Message Age。
交换机端口状态有哪些
l Disabled
端口不参与帧的转发、,MAC地址学习和生成树运算。当端口通过管理手段被Disable时,端口状态变为Disabled状态。当端口在Disabled状态时,可通过管理手段Enable端口,端口状态变为Blocking状态。
l Blocking
端口不进行帧的转发,不进行MAC地址学习,但接收BPDU和参与生成树的运算。当网桥初始化后,端口进入Blocking状态,或者端口处于Disabled状态时通过管理手段进行端口Enable后,端口进入Blocking状态。
通过生成树的运算,端口能够从Listening、Learning或者Forwarding状态进入Blocking状态。
交换机是根据OSI以及RM的第二协议层来进行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在OSI以及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工作。第三层同样是对应于OSI以及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来定义的,也就是说这类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网络层,它比第二层交换机更加上档次,功能更加强。
第二层交换机应用很普遍(主要是价格便宜,功能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应用需求),一般应用于小型企业或中型以上企业网络的桌面层次。
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链路层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数据流控制。第三层交换机因为工作于OSI/RM模型的网络层,所以具有路由功能,它是将IP地址信息提供给网络路径选择,并实现不同网段间数据的线速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