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何谓用电力负荷?消防负荷?
电力负荷,又称“用电负荷”,通常是功率的概念,指电能用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向电力系统取用的电功率的和。
但是,本文所述的用电负荷,以及用电负荷分级标准中的用电负荷,是指用电设备,不是功率的概念。小到家用电器、水泵用电,大到航空港的候机楼用电,都属于电力负荷(用电负荷)。
消防负荷是指消防用电设备,主要消防负荷包括:消防控制室设备及照明、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或装置、疏散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各类设施、设备。
二、除消防用电设备,还有哪些设备属于消防负荷?
除消防用电设备以外,以下情形的用电设备,也应参照消防负荷标准,由消防负荷回路供电:
1、兼有消防设备功能的设备:
2、与消防设备配套,惠安东桥镇消防工程改造本地的,或保证消防设备运行的设备:
比如:消防水泵房的排水泵、消防电梯井底的排水泵、消防管道的电伴热装置、部分灭火系统防护区的自动关闭装置等等,这些设备是消防设备运行的效保证。
三、《栓水规》9.2.1所述的消防排水泵等设施,***消防工程改造本地的,是否属于消防负荷?
1、由前述可知,消防水泵房的排水泵、消防电梯井底的排水泵,应属于消防负荷。
2、有些设备不属于消防负荷,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参照消防负荷的标准供电:
福建泉州君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消防维保、消防检测、消防设计出图、消防施工、消防评估、消防改造、建筑二装消防改造、消防设备安装、消防供水、消防系统维保、防火门窗订做、消防器材、各种消防水电维护***、二手消防器材的回收租赁、更换等。更多服务请致电联系我们,欢迎您的来访。
泉州消防供水、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
3.2.4系统应急启动后,在蓄电池电源供电时的持续工作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
2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2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0h。
3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4城市交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类道不应小于1.5h,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2.0h;
2)三、四类道不应小于1.0h,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1.5h。
4.1.5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的消防水池、水塔和高位消防水池等应采取防冻措施。
4.1.6雨水清水池、中水清水池、水景和游泳池作为消防水源时,安装消防工程改造本地的,应有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的水量和水质的技术措施。
4.3.4当消防水池采用两路消防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的有用容积应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3,当仅设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3。
4.3.8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共用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4.3.9消防水池的出水、排水和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水池的出水管应保证消防水池的容积能被全部利用;
2消防水池应设置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并应在消防控制或值班室等地点设置显示消防水池水位的装置,同时应有高和低水位;

规范条文:
1、《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974-2014)12.3.12条第6款规定:
配水干管(立管)与配水管(水平管)连接,应采用沟槽式管件,不应采用机械三通。
2、《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151-2019)第4.4.1款规定:
当立管上设置支管时,订做消防工程改造本地的,应采用沟槽式三通、沟槽式四通等管件连接。当横管上设置支管时,可采用支管接头连接。
主要争议:
消火栓立管与室内消火栓之间的连接短管,可否采用机械三通连接?
回答:
消火栓立管与室内消火栓之间的连接短管,可以采用机械三通连接,但是,本连接方式应于单只消火栓与立管相连的情况,对于连接多只消火栓或与其他管网连接的情形,仍应采用沟槽式管件。
一、沟槽式管件、支管接头等相关概念:
1、沟槽式管件:
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上采用的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等管件的统称,管件平口端的接头部位均加工成与管材接头部位相同的环形沟槽。
2、支管接头:
支管接头是用于连接支管的鞍形拼合式连接件,机械三通和机械四通两种类型。
支管接头在管道中部开孔后连接支管,施工简便,成本相对较低,但强度低于沟槽式管件,因此,目前支管接头仅允许用于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的横管上,《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151-2019)第4.4.1条、第4.4.2条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
订做消防工程改造本地的-盾安消防由泉州盾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泉州盾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实力不俗,信誉可靠,在福建 泉州 的灭火器材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盾安消防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