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中指挥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铜鼓县首届客家美食音乐帐篷节在永丰村举行2017-08-30 我县入围“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2017-08-17壮乡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充分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南方古代把铜鼓当作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之说。...
等著《壮族文学史》记载壮族地区流传的《蚂拐歌》:“青蛙和蚂拐,它妈在天上,名字叫蚜雷,专管风和雨。蚜雷将蚂拐,派遣在人间,帮它妈报讯,好来定雨晴。”歌中将青蛙和蚂拐并提,两者都是蚜雷的儿女。蚂拐便是蟾蜍的俗称。古代壮族铜鼓上的蛙立雕,也包含了蟾蜍。该书称,壮族先民初的图腾很多,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图腾。从所搜集到的资料看,如鸟、鸡、蛇、蛙等等,都曾被某些支系作图腾崇拜过。后来,大概是因为崇拜青蛙这一支系强盛起来并取得了支配地位,青蛙(包括蟾蜍在内)遂发展成为大家所承认的全民族的标志。这也是对古代壮族铜鼓上的蛙图腾的又一个诠释。[5]

























走老抱家,认老抱家,铜鼓神,铜鼓神,今年过年,请你临门。酒肉茶饭来献你,吃的喝的样样全,四荤二素都办到,请你保佑降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家老小,健康成长,在家无病无痛,出门。好人多相与,远远离。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祭毕,即可敲响铜鼓。敲时,除南击鼓者外,另有一人持木桶于鼓后与之合韵,产生共鸣,使铜鼓发出嘿嘿……嗡嗡……的响声,非常悦耳。由初一敲至初二即收藏起来,这一风俗沿袭至今未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