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DI教室简介
MIDI乐器数字接口 ,中学MIDI音乐设备,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是编曲界比较广泛的音乐标准格式,可称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它用音符的数字控制信号来记录音乐。一首完整的MIDI音乐只有几十KB大,而能包含数十条音乐轨道。几乎所有的现代音乐都是用MIDI加上音色库来制作合成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传输时采用异步串行通信, 标准通信波特率为31.25×( 1±0.01) KBaud。
MIDI教室的发展历程
八十年代初,各生产厂家都按照自己的规格生产电子乐器,当同时使用几家公司的设备构成一个电脑音乐系统的时候,出现了不兼容问题。
1982年,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的十几家厂商会聚一堂,中小学MIDI音乐设备,会议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公布于世。
1983年,MIDI协议 1.0版正式制定出来。此后,所有的商业用电子乐器的背后都出现了几个五孔的MIDI插座,乐器之间不再存在“语言障碍”,它们同装上MIDI接口的电脑一起。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即MIDI协议进行通讯。MIDI的出现解决了各个不同厂商之间的数字音乐乐器的兼容问题。
1984,日本罗兰公司于提出了GS标准,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1991年,为了更有利于音乐家广泛地使用不同的合成器设备和促进MIDI文件的交流,国际MIDI生产者协会(MMA)制定了通用MIDI标准——GM,该标准是以日本Roland公司的通用合成器GS标准为基础而制订的。GM标准的提出得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支持,使得数字音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了简化,受到全世界数字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1994年,YAMAHA公司在GM标准上于推出了自己的XG的MIDI格式,增加了更多数量的乐器组,扩大了MIDI标准定义范围,在音乐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MIDI教室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程时是在特定的电脑音乐教室进行.教室分为学生用机和教师用机两部分.学生通过电脑操控软件,辅助以音源和键盘来制作音乐.教师通过理念讲述后,使用设备为学生做范例,学生实际操作的一个过程.多达一对四,MIDI音乐设备,每课为50分钟,使学生达到一个看,小学MIDI音乐设备,听,想,做的综合过程.
2、在教师演示过程中理念部分都有课伴,通过投影设备讲授给四名学生.然后,通过实际演示展现给学生.接下来请学生自己动手,当其不能***完成时,教师可再做范例并讲解,达到其自己动手的能力.
中小学MIDI音乐设备-MIDI音乐设备-鑫三芙教学设备制造由北京鑫三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中小学MIDI音乐设备-MIDI音乐设备-鑫三芙教学设备制造是北京鑫三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今年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郭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