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衡创制地动仪的诱因可能来自灯笼和风铃。候风地动仪直径8尺,可能反映张衡惯于向上观天象,精于天文的形象,我国原始天文仪器标准尺寸是8尺,大约为一个的身高(古代用的尺),张衡设计过的指南车、三轮、自飞木雕等,涉及观天文的仪器如圭表、浑仪、浑象尺寸一律8尺,地动仪制成之后与几件天文仪器一起安装在高高的观天灵台上,这是张衡科学灵感之物在高处显灵的表达,或者是东汉古人对悬挂物,对天象、星辰和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这与现代人判断地动时观察吊灯晃动,判定地动
张衡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测定地动,都柱悬挂在***,为人类探索地动奥秘迈出,其贡献理当在世界科学占有光辉的一页。为了永远纪念他,国际天文学会于1970年、1977年先后以张衡的名字对一座月亮环形山和一颗太阳系小行星作了命名,这不能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用紧密而伸缩性小的细线、细金属丝或纸条,量出地球仪上赤道的周长(单位为毫米),再按公式求地球仪的比例尺(有的地球仪上已标注了标准比例尺,此步可省去)。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即地球仪上赤道周长(mm)/地球赤道实际长(即40075704000mm),即可算出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再用上法量出任何两地在地球仪上的图距(mm)除以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即可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其实是球面)距离。也可先量出任何两地在地球仪上的图距(弧长),再利用地球仪上赤道圈的刻度,量算这段距离的弧度,然后将量出的弧度乘以111.1千米(111.1千米是赤道上每度的弧长,是40076千米除以3600所得),就可求得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