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唇鹿(学名: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10] :是鹿科、鹿属动物。体形高大,体长为100-210厘米,肩高120-130厘米,尾巴是大型鹿类中短的,仅有10-15厘米,体重130-200千克。头部略呈等腰三角形,额部宽平,耳朵长而尖,眶下腺大而深,十分显著,可能与相互间的通讯有关。为主要的特征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因白色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侧,所以得名,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约在3500-51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了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五个省。
犀鸟(学名:Anorrhinus austeni),是犀鸟科、小盔犀鸟属的大型鸟类,东莞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体长约68厘米,上体暗灰褐色,淡棕褐色,喉白色,外侧飞羽和外侧尾羽白色。雄鸟翅上有一小白斑,飞翔时极明显。眼周皮肤蓝色。嘴粗大而笨重,具小的盔突。嘴的颜色雄鸟为***,雌鸟为暗褐色。
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飞翔时常振翅和滑翔交替进行,飞行的速度较为缓慢,以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树蛙等动物性食物。
安徽麝(学名:Moschus anhuiensis)是麝科、麝属动物。头体长696-765毫米,肩高小于500毫米,臀高小于600毫米,尾长18-32毫米,后足长192-195毫米,***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颅全长141-151毫米,体重7.1-9.7千克。尾甚短,智能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常隐没于毛xia。体背部有桔黄点,在腰及臀部两侧明显而密集。头骨的颧宽较小。颊、额及耳背灰黑色。颏及喉白色,有白色条纹向两颊伸延,向后沿下颈两侧有两条白纹在胸前连成长环状。1-2岁的幼兽体背有横行的桔黄斑纹,自肩至臀共有13条;成兽逐渐消褪,变为斑点,排列成3纵行。臀部暗褐色,臀斑不显著。
安徽麝多栖息、活动于海拔500-1500米的针阔混交林。生活***规律性,晨昏活动,雌雄分居,有比较固定的活动路线和栖息场所。主要以地衣、石蕊、寄生槲及灌木枝叶为食物。仅分布于中国安徽、河南及湖北三省相邻接的大别山区。
澳盾欢迎咨询-东莞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由广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广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思成路35号03栋B座8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澳盾在安全防护产品项目合作中享有良好的声誉。澳盾取得全网商盟认证,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澳盾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