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830年稍后至今,经生物工作者的多次实地考察,证实野象分布地区逐渐缩小到滇南的勐腊县、景洪县、西盟县、沧源县、盈江县及以南部分地区;野象的分布北界也逐渐南移到这五县北境。综上所述,7000多年前,亚洲象还曾广泛分布于中国,自周朝初年开始,由黄河流域南迁;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北界为淮河流域;唐代时已退至长江以南;宋代时越过南岭;现今在中国的分布退至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三地区。亚洲象的分布区每年约以1000km的速度在中原大地上消失,近3000年间亚洲象在中国逾300万km的面积上绝迹了。野象生境南移的速度为平均每100年0.5个纬度,每年0.5km。这一速度与犀牛分布区在中国向南退缩的速度十分相似。



























迁徙亚洲象根据考古发掘、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近6000~7000年前中国野象分布区域是极为广阔的。
秦岭淮河地区
亚洲象化石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中均有发现,已报道的化石虽很少,但是追溯到中世纪,长鼻类动***石的分布却很广。早在20世纪30年代古生物发掘工作中就发现,中国河南安阳殷墟距今3000—4000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亚洲象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关于野象的记载。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有近6000~7000年前的亚洲象遗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