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乡铜鼓制作工艺考究,用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浑然一体。鼓身上段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间有两对鼓耳。铜鼓大小、轻重不一,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按照名史家黄现璠所撰《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一文中所言,铜鼓的花纹,反映如下几个意思:
(一)反映对自然现象的崇拜
壮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中,对于阴阳雨雪的变化,知道与太阳有密切关系,但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 原因,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太阳极为崇拜,壮族民间传说中还有“太阳与月亮的传说”。解放前有的壮乡还挂着“日月牌”。故鼓面正中必画以太阳,反映了农业生产必需阳光。
(二)反映对雨水的渴望












师宗龙庆地方的壮大族,十分敬奉铜鼓,他们视铜鼓如神,平时不准随便乱敲,必须珍藏在家供奉,祈求它驱除,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即使逢年过节,也要先用酒、肉祭献,把铜鼓“请”出来方可使用。在龙庆的各壮族村寨中,大年初一的头一件事就是祭铜鼓,凌晨一二时许,挑当地三沟汇合处的清水将铜鼓洗净,舂一个大糯米粑粑,放在筛子里,上摆肉一刀、茶一杯、酒两盅、菜六碗(四荤二素),再将筛子放在铜鼓上,由主祭人边叩头,边祷告。其祭词是: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中指挥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铜鼓县首届客家美食音乐帐篷节在永丰村举行2017-08-30 我县入围“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2017-08-17壮乡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充分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南方古代把铜鼓当作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