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方法是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格围成的梯形面积来量算所测区域的实地面积。它可以用来量算地球仪范围较大的区域的面积。在两条相邻的纬线之间的各梯形面积相等;不同纬线之间的梯形面积随纬度的加高而减小。
用梯形法量算面积,先估算测量区域在地球仪上各纬度地带内所占的梯形数,再乘以该纬度带内的梯形面积,然后逐一相加,得出总面积。
地球仪在南北纬00—100之间约有13个梯形,面积为7962500km2;
在南北纬100—200之间约有7个梯形,面积为4161500km2;
在南北纬200—300之间约有5.5个梯形,面积为3071750km2;
在南北纬300—400之间约有3个梯形,面积为1518000km2;
在南北纬400—500之间约有2个梯形,面积为876000km2;
在南北纬500—600之间约有1.5个梯形,面积为534000km2;
将以上各梯形面积相加,则南美洲面积约为18123750km2

在太阳照射下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了地球上日照区的移动。 这个移动产生了很多天文现象。这些现象对人类生存太重要了。人们需要了解它认识它,了解这些现象的信息。我们根据这些需要研制了天文地球仪。它仿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日照区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这种移动产生了天文信息——昼、夜、日出、日落、节气(季节)、极昼区域、极夜区域、太阳直射点位置、地方时、世界时、时差等。这些信息都是人们日常生活须知的。过去人们利用钟表、地球仪或地图和日历的综合使用得到了部分信息,但不同区域日出日落的时间、随节气(季节)变化的昼夜长短、日照角度等信息还是无法得到,只能实测或问天文台。天文地球仪能给出这些信息。
























地方时、世界时、时差等,以前的显示只是挂了许多钟,标上钟所指时间的城市。这样显示多少城市就要挂多少个钟,太繁琐了,所以往往只给出几个城市的地方时,很不全。也有在地图上挂钟显示的,这就要占很大面积。
文地球仪可以给出全世界地域的地方时、世界时、时差等信息,而且是按时间定义(太阳中心相继两次上中天的间隔时间)给出的,形象逼真。同时给出产生各个天文信息的时间,不仅使人们获得了时间信息,同时又增加了知识。至于地球日照区的形象以前人们是无从知晓的,天文地球仪可以给出仿它们的形象。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启发你对太空的想象。天文地球仪是个全新的产品,它的使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会有更多用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