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单个MOSFET可耗散的功率有限,因此选用了8路MOSFET并联的结构,对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分流,并将8个MOSFET均匀固定在散热片上,避个MOSFET因功率过大而烧毁。对各个MOSFET分别采用上述的子控制电路,使得各MOSFET 工作状态大致相同,减小不同MOSFET工作温度差。后将8路差分放大的电流信号通过加法电路叠加成总电流信号,采用外围反馈电路使总电流信号与DAC模块给定的控制信号比较,同时将输出信号接入各MOSFET控制电路中,形成外围反馈控制。
硅片,是制作集成电路的重要材料,通过对硅片进行光刻、离子注入等手段,可以制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用硅片制成的芯片有着惊人的运算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半导体的发展。自动化和计算机等技术发展,使硅片(集成电路)这种高技术产品的造价已降到十分低廉的程度。这使得硅片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和,甚至悄悄进入每一个家庭。
地壳中含量达25.8%的硅元素,为单晶硅的生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由于硅元素是地壳中储量丰富的元素之一,对太阳能电池这样注定要进入大规模市场(mas***arket)的产品而言,储量的优势也是硅成为光伏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
光伏组件PID效应是什么意思?提及光伏组件,必然要注意其两大效应,一个是热斑效应,一个是PID效应,那么,光伏PID效应是什么?
PID的英文全称是: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即电势诱导衰减。
2005年美国SunPower公司发现并提出PID效应,指组件长期在高电压工作,在盖板玻璃、封装材料、边框之间存在漏电流,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使得电池片表面的钝化效果恶化,导致填充因子、短路电流、开路电压降低,使组件性能低于设计标准,但此衰减是可逆的。
也有研究发现并对PID效应作出解释:光伏组件在受到负偏压时,由漏电流阳极离子(一般为Na离子)流入电池片,降低电池的并联电阻。即,半导体内出现了杂质,这些杂质会形成电池内部的导电通道,降低了组件的电流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