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 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 司空。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 大司寇,摄 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 大治。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又回到卫国,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 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 有若参战有功。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 亓官氏去世了。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 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 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68岁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 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孔子仍有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 田赋,孔子反对。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