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堂有一对联: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联语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种愤世嫉俗的傲气、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思想用俏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亦庄亦谐,别有情。
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云: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此联劝告世人莫自寻烦恼,要少私寡欲,乐观豁达地去做人处世。
在涌泉寺弥勒佛前另有一联云:手上只有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心中尚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此联讥讽了那些求神拜佛者的贪财心理,告诫人们勿贪不义之财,只有勤劳俭朴才是发家致富之路。










作为诸佛菩萨中宽容形象的代表,弥勒菩萨更是以宽容著称。如上面偈语中所介绍,他对别人对他的打骂和,非但不予回复和说明,反而任由别人所为,这不仅是一种忍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极大的宽容。弥勒菩萨所展现给我们的形象通常是大肚能容的宽厚形象,就是告诉世间众生,对别人所做的各种令自己不满的行为要学会宽容。只有宽容了别人,才能显示出自己高尚的修养。同时也能让别人从你的宽容行为中得到教益。对于弥勒菩萨的这种宽容,在很多寺院的楹联中都有不同的描述。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这些对联都劝人为人处世要怀有广大心量。宽容别人并不是表明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而是表示一个人高尚的慈悲仁爱之心和大无畏精神,即能宽容他人的过失,能容纳各种不同的见解,能为利益他人忍受痛苦甚至牺牲自我。我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虚心能容万物,大海不择细流,学会生公说法,唤起顽石点头”等,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江浙间多以契此是弥勒"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他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大肚弥勒佛置于天王殿***,以笑迎四面八方的信徒。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雕刻的布袋弥勒佛,高约2公尺,约作于元代。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石刻布袋弥勒佛,高6.4公尺,宽8.9公尺,创作于元末明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