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锂电池储能系统***源分析
锂电池储能系统发生火灾隐患大致分为锂电池内部反应失控和电气设备的火灾隐患2个方面。根据消防规定,电池安置位置(后文简称为电池仓)和安置高、低压电气设备位置(后文简称为设备仓)是隔离设计。
1.1 锂电池
锂电池充放电主要是靠化学反应来完成的,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能,如果电池自身产生的热能超过了电池热量的耗散能力,锂电池无法得到及时散热,热量就会积累导致电池过热,电池内部材料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象SEI膜分解、电解液分解、正负极分解等,分解中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使电池出现发热、鼓包现象,热量将会引起电池失控,电池温度迅速上升,导致电池材料内部燃烧,且电池液的分解就会产生可燃性气体,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遇到明火将发生***。
所以,锂离子电池反应失控表面现象主要有电池发热、鼓包、烟雾、明火、燃烧,甚至***,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源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过快控制不住,而外界的过充、刺穿、火源、挤压、短路等外部因素都会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并且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模组是将多个电池组串联一起的设计,这无疑也增大了锂电池的安全隐患,而且一旦某个电池性能不稳定发生火灾,也势必影响周边锂电池的安全,进一步的扩大火灾范围。

2 消防安全措施
锂电池消防安全是整个储能系统设计的***防范内容,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措施。
2.1 消防报警系统
锂电池因自身或者外界条件刺激下导致内部化学反应失控导致自燃的整个过程,都会有气体、能量的释放以及烟雾的产生,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明火燃烧。借鉴《火力发电厂与变系统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即将锂电池安放位置与其他设备间单独隔离分开,并设有专门的烟感、温感、光感等探测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锂电池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增设相应气体探测器。确保在电池失控早期检测到电池仓内的气体变化报警,联动设备间的电气设备断开电源,将报警信息上传至后台监控人员。如图1所示。
2.2 自动灭火装置
锂电池本身带有化学物质,其仓内连接的电气设备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如不能及时灭火处理,随着时间的拖延,其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大,为此储能系统配置的灭火装置必须是快速通过隔绝氧气来窒息灭火的物理方式。在储能系统行业中用的广泛的灭火气体是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其灭火原理是对化学反应链的反应***,是以液体储存,气体释放的形式,在喷完之后可利用通风系统将气体排出室内,灭火完之后不会留有残留物,也不会对现场的电气设备造成任务损耗和污染。在储能系统安置六氟丙烷灭火装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2.1 喷放浓度
七氟丙烷喷放浓度需要根据实际防护面积大小来设计,如果灭火剂填装不够,现场有可能出现个别小的防护区域灭火浓度太大,其他防护区域灭火浓度较小,得不到理想灭火情况,在系统设计中灭火剂填充量应比实际浓度比高9%的余量,达到完全灭火要求。

2.2.2 全封闭空间设计
一般来说气体灭火需要一个封闭式的空间才能保证灭火剂的灭火效果,七氟丙烷在释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运维人员在电池仓内操作时,由于突发事故或者误操作导致的火灾发生时候,需要设置一个消防门,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七氟丙烷在喷射完后,其液态形成了气态,其室内压强将迅速变大,在电池仓内需设置相应的排泄口。其泄压装置应根据室内建筑或者集装箱结构所能承受的压强进行具体的设计,防止封闭的建筑体或者集装箱出现裂缝。
2.2.3 喷射时间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如果锂电池或者其他设备的固体表面预燃时间较长,在其内部就会形成深位火灾,这个对消防安全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尽管灭火装置可以将外部的明火熄灭,但是内部还有在燃烧,当重燃条件达到时,将又会复燃,如果预燃时间足够长的话,甚至还可能发生***等***事故。为此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运行情况,将七氟丙烷实际喷射时间设置为8 s是较为合理的。
2.3 空调装置
锂电池的充放电时,是持续向外界散发热量的过程,而环境温度对锂电池性会产生明显的变化,锂电池的-40 ℃~60 ℃的温度特性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降低锂电池的容量衰减加快,而高温对锂电池的容量变化作用不是很大,而且高温环境下,电池仓内的电气设备以及蓄电池都会增大其火灾隐患的概率,为此储能电站电池仓的上佳温度为25 ℃,在该温度下,电池的容量和安全性是上佳的。
2.4 联动装置
锂电池储能系统通常需要运维人员日常巡查,为了防止因为运维人员误操作或者发生突发事故情况导致人员***,在电池仓内需设置消防门和排风系统以及安置在外部的紧急停机按钮,并与消防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和消防门、通风口等其他消防设备形成多级安全联动装置,其运行策略见表1。
2.5 电气设计
对于电气设备中可能会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等问题,在高压侧电路安装防雷防浪涌、通信防雷防浪涌设备以及相应的避雷器。在设计时合理的利用原有建筑的防雷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