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自然生长时中心枝易消失,树冠常呈开张。营养枝一年能生长2~3次,可以利用二次枝加速培养树冠。当年抽生的新枝即可形成花芽,第2年结果。按芽的排列和长度,可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枝、徒长结果枝。各类结果枝的比例和着果能力因品种而异。定植后2~3年开始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有效生产年桃子的解剖图限一般不超过15年。大部分品种能自花结实,也有不少品种花粉***,自花结实差或不能结实。
桃极喜光,位于树冠外围的枝条,因有较好的光照条件,着生花芽多而饱满,果实的品质也好。生长季中要求月平均温度20~24℃。冬季一般需通过400~800小时的低温(7.2℃以下)才能完成休眠过程。因而要求低温期长的品种不适宜在冬季温暖的地区栽培。但抗寒性较弱,冬季温度在-23~-25℃以下时枝干易冻损,休眠期花芽在-18℃左右即出现冻害。花蕾、花和幼果,分别只能耐-3.9℃、-2.8℃和-1.1℃的低温。
适宜干燥气候,雨量过多引起枝叶徒长,落果加重,品质下降,并易致病流胶。但生长期间久旱不雨,也会影响生长发育。桃树根系分布浅,适宜于中性偏酸(pH6~7)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栽培技术
一般用嫁接繁殖。其砧木在中国南方用毛桃,北方用山桃。也有用本砧或李、梅、杏、毛樱桃等作砧木的。实生繁殖在某些产区仍有应用。澳大利亚用扦插法繁殖黄桃已获成功。桃园不宜连作。栽植距离南方稍密,每亩约33~40株;北方稍稀,每亩约22~27株。山地栽培和用毛樱桃矮化砧苗时密度可增加。一般在秋冬定植,北方则行春植。桃树生长旺盛,幼树宜控制氮肥施用,以免引起徒长。进入盛果期后可增加氮肥施用量,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料。每年除施基肥外,还须在开花后、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后,施用***性追肥。发现缺铁、锌、硼等症状时进行叶面施肥。秋旱或春旱和夏季进行灌溉,并在冬季灌足封冻水。中耕常与***和施肥结合进行。
常见的整形方式为自然开心形,以适应其喜光特性。修剪方法根据品种、树龄、环境条件等而定。生长季节尽量采用抹芽、除萌、摘心、扭梢、剪梢、疏枝等夏季修剪技术,以控制枝条生长,节约养分、减少冬季修剪量。对盛果期后的桃树及时更新枝组、疏缩外围枝量,可避免结果部位外移,延长盛果年限。开花后20~25天适当疏除幼果,有利于保证果品质量和连年丰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