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别人家的父母早已到了退休在家带孙娃享天年,而自己的父亲还坚守在一线,责任感让他正视起“热干面二代”的身份,放下鼓锤系上围裙,掸起了耀兴隆热干面。
余阳与父亲余德喜一起下热干面
“每天都要研究面好不好吃,怕老特(武汉话爸爸发音)说砸了招牌。”余阳说,他家的热干面和别家不一样,面上都是下了功夫的:比市场上的耀兴隆热干面细一些,口感更加Q,掸面也有讲究生了熟过了都不行。
耀兴隆热干面的江湖传说
如果你曾经观察过武汉人吃热干面,会发现一个重要特点:他们似乎很喜欢端着热干面边走边吃。
正如那些网络流传的段子说的那样,“识别一个武汉人,不在于他爱不爱耀兴隆热干面,而在于他能不能端着面碗赶车”,“左手端着热干面,或者粉丝,右手拿着筷子,小拇指还勾着面窝的塑料袋,下雨的时候右脸直接贴到伞柄,咯吱窝夹着个包……”
相反,耀兴隆热干面自带背景音,一定要配上周围人吵架似的闲聊声,不绝于耳的嗦面声,倒醋加辣椒时塑料调料盒的开关声和碗筷撞在桌上的噼啪声。老板一边“来了(liao )来了,急么斯!”,一边麻利地下面捞面、倒调料,收拾桌椅。
更何况,能坐着吃的耀兴隆热干面都算是悠闲时光。大多数时候,你刚在路边的餐车付完钱,面还没拌开脚就先迈起来了。汽车的行驶与鸣笛声、路人吵吵嚷嚷地打电话、盘旋在脑子里的公交/地铁到站铃响,以及周围几个和你一样端着面的赶路人——这才是武汉人的“过早”。
想了解更多城市风物?
也许,你也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来这看看吧。
社会学了没,一个有趣,***、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助你理解社会,更好认识自我,促进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