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香炉是一种用铜材制作的焚香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到明宣德年间,历代皆有铸造,尤其以明宣德年间制作的“宣德炉”***为世人所推崇。据记载,宣德皇帝在位时,命宫廷御匠参照皇家内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制造香炉,工匠们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与红铜一起精心铸炼,所制成的成品色泽温润莹丽,其工艺之华美精妙惹来赞叹无数,以致后世常以“宣德炉”来指代铜香炉,可谓开近现代铜炉铸造之先河。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





一件铜器的表面进行分块单独氧化,使得单件铜器表面呈现多种不同的氧化色,美轮美奂、妙不可言。此等技艺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便知难度何其之高。氧化时温度的高低平衡、配料里各成分的比例协调……一个细枝末节的小小因素就可能轻易毁掉一件付出无数心血的作品,没有长久的操作实践经验以及对铜材、配料等特性相当的了解程度和极高的悟性,是很难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的境界、成功铸造出一件堪称***的作品的。其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五牛图鼓式炉便是例证之一(五牛分做五个氧化色),遗憾的是未能得见,暂且以此座三虎鼓式铜香炉聊慰赏玩之情。大殿的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
佛寺的大殿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炉盘,放着一个焚烧***的精致小香炉,盘子前垂着刺绣的炉围,很庄严美观,是住持和尚上香专用的;现代铜香炉用途亦有多种,有熏衣铜香炉﹑或陈设铜香炉﹑或敬神供佛铜香炉。大殿的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卧香炉则较适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铜、瓷两种,把线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断,平放在卧香炉里燃烧,使灰炉不致飞扬而弄脏供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