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橡胶支座200*200*42
我国铁路桥梁上,用板式橡胶支座是1969年在安徽固镇大桥边跨的一孔12m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梁上。随后,因更换旧梁及新建工程的需要,太原、上海、济南、沈阳等铁路局也都相继采用了板式橡胶支座。为了系统研究板式橡胶支座的抗压、剪切、转动等力学性能,1979~1981年科学研究院对160块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系数、不同胶层厚度的橡胶支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于1982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各项研究参数被纳入《铁路桥涵设计规程》(TBJ2-85),并于1987年制定了《铁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TB1893-87)。目前板式橡胶支座主要用于6~20M中小跨径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钢的铁路桥梁上,支座反力约达2.2MN。
GYZ200*42板式橡胶支座
板式橡胶支座(GJZ、GJZF4系列)通常由若干层橡胶片与钢板(以钢板作为刚性加劲物)组合而成。各层橡胶与其上下钢板经加压硫化牢固地粘结成为一体,加劲物有足够的竖向刚度以承受垂直荷载,且能将上部构造的压力可靠地传递给墩台;橡胶的不均匀压缩使支座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梁端的转动;分层橡胶有较大的剪切变形以满足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钢材、价格低廉、养护简便、易于更换等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震作用,可减少动载对桥跨结构与桥墩的冲击作用。常用的加劲板式橡胶支座和聚四氟板式橡胶支座的容许抗压强度大致在10Mpa左右。
GJZ200*250*49板式橡胶支座
支座在投入使用后,应该作定期的检查,观察其变形、必损及结构完整性等,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功能。常见的桥梁支座劣化类型包括:铸钢支座的钢部件损伤、锚固件及***件失效、上、下座板变形、活动支座无法活动、位移超限、转角超限和支承垫石部位缺陷等:板式橡胶支座性能劣化类型包括裂纹、钢板外露、不均匀鼓凸与脱胶、脱空、剪切超限和支座位置串动等:盆式橡胶支座性能劣化类型包括俐件裂纹和变形、俐件脱焊、锈蚀、聚四氟乙烯滑板磨损、支座位移超限、支座转角超限和锚栓剪断等:其它类型支座的性能劣化类型可参照上述支座来确定。例如球型支座的性能劣化类型也可以由钢件裂缝、位移及转角超限、聚四氛乙烯板的磨报、锈蚀及锚栓剪切等缺陷来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