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刹为宝塔、佛塔塔顶之释饰物,塔刹的由来,是伴随着佛塔、宝塔的出现、不断发展而逐步呈现出来。
佛塔起源于古印度,印度式佛塔的称谓来自于梵语和巴利语,梵文为stupa,音译为窣堵坡,塔婆、兜婆、偷婆、浮图、佛图等名称。古代印度造塔用于安葬佛骨、佛牙、佛陀的***。因释迦摩尼涅槃后佛骨火化变成“击之不碎,色彩晶莹的圆珠”,梵语谓之“舍利子”,故有舍利塔之称。而佛舍利数量有限,于是出现了以其它物品代替舍利的做法,《如意宝珠经轮咒王经》规定:“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众宝造作舍利”,因此通常塔也称宝塔。










印度塔的构造,由台座、覆钵、宝匣、华盖或说相轮四部分组成。台座是指塔的基座;上面是半球状的覆钵,形状像穹窿顶;覆钵顶部是宝匣,形如方箱,里面存放舍利;***上为华盖,做三层伞状。***初印度造塔形如覆盆,道道金盘环绕其上,层层收分递进,向神秘苍穹延伸,寓意佛陀崇高伟大,为天地***至上,舍利宝塔为纯粹意义上的***象征,为世代尼僧和崇佛者所顶礼膜拜,形***教***重要建筑之一。
在僧家心目中,大型塔刹铜雕塑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有着神秘的***意义,被视为佛法崇高的象征。不论塔的形式如何高度如何,***后都以塔刹来结束,以象征佛法到了极界,凝聚在塔身的功德,***后沿塔刹凝结在刹顶。塔刹这种直指云霄,升腾向上的态势,直接体现了***徒对佛国的虔诚向往之情。大型塔刹铜雕塑是全塔***重要的部分,塔刹中的相轮是佛的表相,象征佛,是***徒敬佛、礼佛的仰望标志,相轮的数目一般为奇数,***多为十三个相轮。一座塔,往往以相轮的大小和数目多少来表示塔的等级大小,但也并非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