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用双液点胶机所需考虑的问题
双液点胶机优势:
双液混合点胶粘结效果较单液点胶效果好,且根据不同的混合胶水比例可以很好的把握胶水的固化时间,从而更利于产线生产的需要。
常见的双液胶:
AB环氧树脂,AB聚氨酯,AB有机硅,PU胶。
双液点胶机应用行业:
应用于半导体封装、PCB电子零配件固定及保护、手机、笔记本外壳粘接、LCD玻璃基板封装、LED点胶、光学镜头点胶与封装、汽车零配件涂覆、芯片邦定、五金零部件涂覆与粘接、电池封装、喇叭点胶、定量液体填充等工序。
常见的双液点胶机类型:
1,带XYZ机械手的全自动AB点胶机
2,不带机械手的半自动AB点胶机
双液点胶机流量的控制:
1,通过齿轮泵,主要适用于不含有填料的胶水(填料,即为了增强胶水的导热性,将胶水里面填加如氧化铝,石英砂,陶瓷等具有很强硬度的颗料状物质)
2,通过螺杆泵,主要适用于有填料的胶水。
选用双液点胶机所需考虑的问题:
1.所用胶水的混合比例。任何一种灌胶机对胶水的混合比例都有一个范围,常见的有100:100——100:10;如果所用的胶水不在这个范围,那就要重新考虑了。
2.胶水里面有没有填料,如氧化铝,氧化硅,石英砂,陶瓷等。如果有填料,在选用双液点胶机时,就需要谨慎考虑。双液点胶机控制出胶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齿轮泵,一种是通过螺杆泵!齿轮泵在遇到含有填料的胶水时,时间久了易磨损,进而造成出胶量不准,混合比例不精准,出现点出来的产品长时间不干。螺杆泵相比较而言,较耐磨损一些,这些可参考一下这两种泵的资料!
3.所要点的产品,每次限制小的点胶量是多少,比如你要点的产品是1克,胶水配比是10:1,那相当于B胶的出胶量要达到0.1克,机器的限制小出胶量是多少,你买机器时就要对比比较,看能否达到要求!3.点胶工艺的要求,要不抽真空,将胶水里面的气泡抽出。
4.生产的产量,量大的话可考虑带XYZ机械手,或者多并头的点胶机,量小的话,用单头,甚至不带XYZ机械手的都可完成。
如何更好的使用鑫华硅胶点胶机?
如何更好的使用鑫华硅胶点胶机?
硅胶点胶机,是***用来点硅胶的设备。由于硅胶的性质所决定的,设备采用了计算机编程控制,操作简单;同时具有三轴联动功能,能够实现空间内任一位置的点胶。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硅胶的性质,凝固后不可返修,需要高精度的点胶控制。
硅胶点胶机的使用
1、有自动定量和手动两种模式
2、由定时器控制每次滴胶时间,定时定量出胶,确保每次滴胶量一致
3、调节气压,选择适当的时间和针咀,便于改变每次滴胶量和滴胶时间,适合不同需要
4、输入气压为:2.5——7bar 输出气压为:0.01——5.5bar5、可配合压力桶一起使用
点胶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会出现工艺缺陷:胶点大小不合格、针头大小、针头与PCB板间的距离、胶水温度、胶水的粘度、拉丝、胶水浸染焊盘、固化强度不好易掉片等。解决这些问题应整体研究各项技术工艺参数,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点胶量的大小
根据工作经验,胶点直径的大小应为焊盘间距的一半,贴片后胶点直径应为胶点直径的1.5倍。这样就可以保证有充足的胶水来粘结元件又避免过多胶水浸染焊盘。点胶量多少由螺旋泵的旋转时间长短来决定,实际中应根据生产情况(室温、胶水的粘性等)选择泵的旋转时间。
2.点胶压力(背压)
目前所用点胶机采用螺旋泵供给点胶针头胶管采取一个压力来保证足够胶水供给螺旋泵。背压压力太大易造成胶溢出、胶量过多;压力太小则会出现点胶断续现象,漏点,从而造成缺陷。应根据同品质的胶水、工作环境温度来选择压力。环境温度高则会使胶水粘度变小、流动性变好,这时需调低背压就可保证胶水的供给,反之亦然。
3.针头大小
在工作实际中,针头内径大小应为点胶胶点直径的1/2,点胶过程中,应根据PCB上焊盘大小来选取点胶针头:如0805和1206的焊盘大小相差不大,可以选取同一种针头,但是对于相差悬殊的焊盘就要选取不同针头,这样既可以保证胶点质量,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4.针头与PCB板间的距离
不同的点胶机采用不同的针头,有些针头有一定的止动度(如CAM/A LOT 5000)。每次工作开始应做针头与PCB距离的校准,即Z轴高度校准。
5.胶水温度
一般环氧树脂胶水应保存在0--5℃的冰箱中,使用时应提前1/2小时拿出,使胶水充分与工作温度相符合。胶水的使用温度应为23℃--25℃;环境温度对胶水的粘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则会胶点变小,出现拉丝现象。环境温度相差5℃,会造成50%点胶量变化。因而对于环境温度应加以控制。同时环境的温度也应该给予保证,湿度小胶点易变干,影响粘结力。
6.胶水的粘度
胶的粘度直接影响点胶的质量。粘度大,则胶点会变小,甚至拉丝;粘度小,胶点会变大,进而可能渗染焊盘。点胶过程中,应对不同粘度的胶水,选取合理的背压和点胶速度。
7.固化温度曲线
对于胶水的固化,一般生产厂家已给出温度曲线。在实际应尽可能采用较高温度来固化,使胶水固化后有足够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