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杆,麻花锚杆加工
自1912 年,德国谢列兹矿采用锚杆支护井下巷道以来,锚杆支护以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和对工程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土木工程(包括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我国的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其大坝施工中使用了大量锚杆(索)维护开挖的边坡、岩壁。又如我国煤矿开采中,每年新掘的锚喷支护的井巷工程长达2000 km。但是,锚杆支护作用理论的研究落后于其工程应用是不争的事实,使得锚杆支护设计中,还多采用技术要求低、成本低和管理容易的工程类比的经验方法。
锚杆支护是通过围岩内部的锚杆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岩石带,利用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锚杆的力学作用主要有悬吊作用 、组合梁作用 、 组合拱作用、减跨作用 、加固作用。锚杆不但支护效果好,且用料省、施工简单、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施工速度快。但是锚杆不能封闭围岩,防止围岩风化;不能防止各锚杆之间裂隙岩石的剥落。
全长粘结型锚杆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杆体材料宜采用Ⅰ、Ⅱ级钢筋,钻孔直径为18~32mm的小直径锚杆的杆体材料宜用Q235钢筋;杆体钢筋直径宜为16~32mm;杆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水泥砂浆时不小于8mm,采用树脂时不小于4mm;杆体直径大于32mm的锚杆应采取杆体居中的构造措施;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M20;对于自稳时间短的围岩宜用树脂锚杆或早强水泥砂浆锚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