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雕塑源于作为炊具的铜釜,随着社会的发展,铜鼓的功能也变化,既是歌舞伴奏的乐器,也是祭祀和庆典活动的礼器,还被奴隶主用作召集部落的重器,所谓“击鼓山林,群蛮毕集”。随后逐渐演化成为显示奴隶主***财富和***的礼器。由于铜鼓可以召集群众、号召群众和显示社会地位,全社会都把铜鼓雕塑视为珍宝。奴隶主们不仅生前不惜重价多方罗致,以积铜鼓愈多愈荣,而且死后还备大批铜鼓随葬。










苗族祖先开始只有木鼓,也叫皮鼓。铜鼓雕塑呢,是天上传下来的。一提到铜鼓,人们都知道只有老仙婆务侯包才有。据说,她参加开天辟地立了功,天王特地赠给她这珍贵礼物,叫她带回人间,与大家共欢乐。这铜鼓,花纹细致,敲起来,山谷震动。人听了,心激荡;鸟听了,要歌唱。谁知道带到人间以后,却独自霸占。她还特地喂了两只恶狗,成年累月守看铜鼓,两只恶狗凶猛异常,无人敢挨边。
铜鼓雕***状像圆鼓,有各式图案,有的铜鼓上还有蟾蜍图案。铜鼓的直径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至今中国出土的铜鼓有一千五百多个。在东南亚各地也发现二百多个铜鼓,泰国民间收藏和出土的则有上千个。“铜鼓雕塑”一词***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制作铜鼓的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即是黎族与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