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泵的防腐与保温对于泵的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泵的输送介质大都是具有腐蚀性的,而且介质温度不同,腐蚀程度不同,如何提高泵的防腐和保温效果?
防腐蚀是泵的首要问题,在氟塑料泵的使用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则进行,这样可以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有效减少误操作带来的机械故障所造成泄漏、渗漏事故,减少设备的腐蚀问题。氟塑料本身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特性,只要我们平时注意不对其造成损坏,注意环境条件就行。轴流泵
还有就是交流输电线感应腐蚀的防护,一般来说交流电引起的腐蚀比直流电小得多,大约为直流电的1%以下。但是当高压交流输电线与管道平行架设时,由于静电场和交变磁场的影响,对金属管道感应而产生交流电流,这时对管道的影响和危害却不能忽视,在交直流叠加的情况下,交流电的存在可引起电极表面的去极化作用,使腐蚀加速。除尽可能避免或缩短平行段的长度外。
保温措施也不可少,尤其是在低温天气。如果设备是封闭式储存设备,那么就要针对输送管路和各个连接处阀门进行保温处理。如果是开放式储存槽,那么就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清除掉可燃***的物体,可以对储存槽周边进行加温,确保介质不会凝固。





卧式混流泵叶轮能量特性及相互作用,为了分析串列式轴流泵的能量特性以及首级叶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能量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一串列泵内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计算.湍流模型采用了一种RANS/LES的混合模式的FBM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对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数值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轴流泵的能量特性,FBM湍流模型预测结果精度高于标准k-ε模型.串列泵具有和普通轴流泵不同的能量性:扬程随流量增大单调减小,功率随着流量增大而缓慢增大,说明串列泵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首级叶轮的能量特性随流量变化而改变,具有和普通轴流泵几乎相同的能量特性,次级叶轮的存在明显改善了首级叶轮在小流量工况下的特性;次级叶轮的能量特性和普通轴流泵相比,具有较大差别,这是由于首级叶轮的存在改善了次级叶轮的进口流动,使次级叶轮在较大流量范围内具有恒定的能量特性.
混流泵作为泵站的重要组成,安装的是否牢靠关系到后期使用中性能的稳定与否,所以一定要做好混流泵的安装工作。铭科泵业在长期的安装调试中得出一些经验,今天就给大家做个分享。
按混流泵出水室的不同,混流泵有蜗壳式和导叶式两种类型。蜗壳式混流泵有卧式和立式之分,其中以卧式应用较多;导叶式混流泵也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混流泵与立式轴流泵类似。中、小型混流泵多数属于蜗壳式,大型混流泵多数是导叶式。与轴流杲一样,混流泵的叶片一般是固定的,但大型导叶式混流泵的叶片可做成全调节式的。根据运行的需要,随时可调节叶片的安装角,以扩大其***率运行范围。
在准备安装混流泵之前,首先要利用土建承包商提供的建筑物、基准点、基准线,确定主机组安装中心线及安装标高。主机组叶轮中心安装标高应与设计图纸标高相符,其允许偏差≤±2mm,安装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
检查土建承包商预埋铁件、预留地脚螺栓孔洞应符合安装要求。
(1)预埋铁件平面位置、高程正确、牢固;
(2)预留地脚螺栓孔洞内必须清理干净,无横穿的钢筋和遗留杂物,孔的中心线对基准的偏差不大于5 mm,孔壁铅垂线误差不大于10mm,并且孔壁力求粗糙。
测量有关主泵、机组部件几何尺寸,确定电机基础、水泵基础的实际安装高程。
(1)水泵叶轮与叶轮外壳预装、测量叶轮上平面与外轮外壳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2)测量水泵叶轮中心线与叶轮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3)测量水泵导叶体上法兰面与下法兰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4)测量水泵泵座下法兰面与泵底板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通过上述测量数据推算,即可根据叶轮中心设计高程确定水泵基础的实际安装高程。
(5)测量水泵轴的长度及水泵轴下法兰面至泵下轴承轴颈处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6)测量电机下机架上平面与下平面之间的距离,电机上机架上平面与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7)测量定子铁芯矽钢片的长度取其平均值,测量定子铁芯顶端到定子外壳上端面的距离,测量定子外壳的高度,并相应做好记录。
(8)测量转子铁芯矽钢片的有效长度,测量转子铁芯矽钢片顶端到转子上磁轭面间的距离,以及测量转子铁芯上磁轭面至电机联轴器下平面的距离,并相应做好记录。